阅读文章

关于“蜀”字构成原理的分析

[日期:2021-03-21] 来源:作者贴稿  作者:此木为柴 [字体: ]

关于“蜀”字构成原理的分析

王义然

李白《蜀道难》中有言: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说的是蚕丛创建古蜀国的传说。透过这一传说,笔者悟出“蜀”字的构成原理如下:

“蜀”字的构成为:从“虫”,从“四、勹”。“虫”是形旁,表字义;“四、勹”是声旁,表字音。因古蜀国由蚕丛开国,而蚕属虫类,所以,造字者用“虫”来表达国名“蜀”的字义;“勹”是古文“包”字,而“包”字有古代方言读音如“伏”,韵母被视为u,所以,造字者用“四”字读音的声母s与“勹”字方言读音的韵母u相拼合,来表达“蜀”字的方言读音sú。

古代读“包”如“伏”的方言特征的存在,有以下三个例证:

1、古帝伏羲氏的名字在古书上也写作“包羲、庖羲”。

2、《春秋》上的古地山名“包来”,《左传》中用“孚来”。《康熙字典》“包”字释文中有“古呼‘包’如‘孚’”句。

3、形声字“枹”用“包”字作声旁,读音却如“伏”。
    总之,“蜀”字是用形声、合音两种造字方法复合而成的,故应属复合汉字。

 




阅读:
录入:此木为柴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广韵》入声卷目录(图片)

下一篇:简易中文是怎么产生的?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