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中华语文价值 勇担传播中文使命
“新时代重新认识中华语言文字的价值与使命”全国网络学术研讨会成功举行
武昌理工学院成立“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 湖北省首家
(通讯员 刘明杨 孙艳华 吴茜)6月7日上午,由武昌理工学院、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中教图传媒有限公司、《汉字文化》编辑部联合主办的“新时代重新认识中华语言文字的价值与使命”全国网络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大中小学教师、语言文字工作者23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武昌理工学院副校长崔海容教授和校长助理蔡贤浩教授、《汉字文化》杂志主编莫笑牛先生一同参加了会议。
上午9时,会议在“腾讯会议”平台开幕,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经济学院的彭书雄教授主持会议。武昌理工学院副校长崔海容教授代表会议主办方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崔教授在对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的同时,还介绍了武昌理工学院作为全国同类高校中唯一独立承担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综合性试点单位的基本情况。他特别指出,武昌理工学院创建的“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既是一个开放性、跨学科的学术研究机构和校内外协同创新教育平台,也是湖北省首家致力于“一带一路”文化发展研究的非盈利性学术机构。他表示,研究院将秉持“志存高远勇担文化强国使命,始于足下敢于创造领先一步”的精神,立足湖北,胸怀世界,致力于中华优秀文化、湖北特色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融通的研究,以及语言、文化与经济等的综合研究,积极探索科教深度融合、跨国语言与经济文化沟通合作、国学文化教育与传播,努力为“五通”铺路搭桥、添砖加瓦。崔教授表示武昌理工学院将为传播中华语言文字并弘扬其价值作出积极的贡献,同时期待各位专家学者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会议能够取得丰硕成果。
崔校长致辞
接着,由五位著名专家进行主题报告。中国文字学研究和国际中文教育界的著名专家、北京语言大学张朋朋教授在《如何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的报告中指出,民族文化的认同所产生的凝聚力是国家统一、长治久安的基石,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出发,用中国文字学取代西方语言学,恢复其原有的学科地位。要根据中国文字学理论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用法律手段保障我们用“中国文字学”指导“汉字和汉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复兴中华文化”,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著名汉学汉字研究者、“汉字叔叔”理查德-西尔斯作《中国汉字的象形来源》的报告,从日月地球星宿的变化关系来解读几个关于气象的汉字的形义内涵和原理,视角非常新颖独特。作为一个美国人对汉字如此钟情、体悟如此之深,参会聆听者无不为之震撼。
中文信息处理专家、中央民族大学许寿椿教授作《对汉字跨入电脑时代的五点新认识》的报告,认为“汉字具有多方言、多语言适用性的独特品格”。他强调,“汉字书同文”和“电脑编码快速输入输出”的潜在优势的唤醒和释放,必将带来汉字文化新的辉煌。
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知名专家、南宁师范大学黄亢美教授作《识字教学的现状、归因及举措》的报告,针对当下教师汉字文化素养普遍薄弱、学生及社会上成人书写错别字多的问题,建议加强高校汉字学课程建设,通过“国培”“省培”切实强化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汉字文化学习,从而保证汉字文化薪火相传。
武昌理工学院“一带一路”文化研究院院长周金声教授作《论“语言”“文字”“语文”概念的内涵及其关系》报告,通过中外语言观溯源、比较和分析,对几个学界存在理解歧义的概念做了界定,认为现行的现代语言学其实是“言语学”,真正包涵言语研究和文语研究的学问应该称作“语文学”,呼唤建构中国特色的“中华语文学”理论体系。
报告专家都不约而同地将语言文字与中国核心文化建设联系在了一起,一致认为文化建设与经济、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走向强盛同等重要的必备要素,科技落后一打就垮,文化失信不打自垮。中华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尤其是汉字是连接所有华人的文化纽带和文化标志。如何突破西方现代语言学的桎梏,构建中国特色的语文学理论,这是坚定中华文化自信的关节点。只有立足汉语言文字本体,吸纳西方先进的科学研究成果,传承创新自身特色的理论,才能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文化国际话语权。
主持人不失时机的加以概况点评: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与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就不可能实现。中国语言文字研究与语文教育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础性工程,“一带一路”建设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路径,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语文学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应有之义。画龙点睛会议主旨,恰到好处;大家分享学术盛宴,收获满满。
当日下午,分别以“中国语言文字与语文教育教学研究”(王桂宏主持)“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新探索”(周金声主持)“国学文化传播与写作教学改革”(毕耕主持)为主题进行分场报告,每个会场从众多报名参会者中选出了7-9位代表发言,同时安排了自由讨论。各会场发言人都做了精心准备,不少人还播放了精彩的课件。大家竞相发表真知灼见,有的小组还出现了热烈的讨论。例如,在“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新探索”会场中,远在波兰的华沙大学汉学系的李嘉平博士与武昌理工学院的刘立成教授进行了热烈的对话,相互介绍了如何加强汉字体验教学的体会和经验,还就在哈萨克斯坦参会者布利布利博士介绍使用《活力中文》教材教学的一个细节进行了深入交流。刘教授指出:“布利布利老师介绍教学生学习一天的时间从日出到日午再到日落,正好使用‘旦’‘早’‘暮’‘杳’几个字可以形象地说明时间的变化。”李博士以长期在国外教学汉语的体验现身说法道:“汉字是汉语言文化的根本,与其他语言有完全不同的体系,用外语的研究方法套用汉语,不合适。必须立足汉字根本,推广中国文化。”据统计,每一个会场的参会者都有40人以上,第一会场一直保持在近百人左右。
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秘书长、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毕耕教授代表大会作总结发言。他首先代表湖北省大学语文研究会,对参与本次会议的各位专家、学者、老师和同学们表示衷心感谢,对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他指出,本次研讨会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取得较好的效果。从国外专家到国内专家,从本科院校到高职高专,有诸多专家学者参与其中,的确是一场思想交流的盛会。而且,所讨论的议题非常丰富,既有汉语言文字的价值与使命,也有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以及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等。他强调要以此为契机,汇聚资源,共同努力,推动新时代中华语言文字的价值与使命的研究,增强海内外文化传播与交流。此外,他还简要汇报了十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打破白话垄断,实现语体多元”的新观念与新思考。他认为,自192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宣布取消文言文、实现白话文教学以来,使历经两千年发展的文言文遭受了灭顶之灾,最终形成了白话文一统天下的局面,并导致出现了现代汉语严重欧化的现象。鉴于此,在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多元的新时代背景下,必须打破白话文的垄断地位,倡导文言复兴,构建语体多元,实现白话语体与文言语体、方言语体、欧化语体的兼容并蓄、共存共荣、自由竞争与协同发展,从而使现代汉语言文学更加丰富多彩,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此次会议既深入探讨了新时代中华语言文字的发展方向,又明确提出了加强汉语言文字教育改革的创新思路,同时也为各位教师的科研发展指明了努力目标,从而使大家感到干货满满,收获颇丰。大家纷纷表示,只要我们坚定文化自信,不畏艰难险阻,团结一心,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掘中华语文的价值,提高汉字教研水平,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会议前后很快构成了近200多人的会议QQ群,会后许多网站就对这场会议作了报道,特别是有几十位与会者在网群中发表了参加会议的感慨,并引发了多个微信群QQ群对会议涉及的主题热烈讨论,积极下载报告PPT和论文,有多位朋友还要求与会上发言的老师建立联系,进一步切磋。《现代语文》杂志编辑刘富伟先生夸赞:“济济一堂,人文荟萃。”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小学李春妮老师感叹:“这个海纳百川的会议让我受益匪浅。”吉林市教育局唐老师说:“筹备这样规模的会议,邀请到有代表性的专家做报告,实属不易,令人大开眼界,对中华语言文字信心倍增。”在德国办汉语学院的王莉院长深有感触地在微信中写道:“我长居德国,目前主要教华裔孩子学中文和传统文化。最近也不断有当地德国人想学汉语的需求。‘中华语文学’这个概念很好!本人特别认同您说的‘要时刻有意识地用经典文化浸润语言教育全过程。’”还有不少与会朋友很看重这次会议的品质,纷纷要求给他们提供参会发言的证明,希望今后多召开这样的交流会。这是对中华语言文字优秀文化的热爱,也是对中华文化传播者的莫大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