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读书才是一个人最强的后盾
语言就是力量。——法国作家雨果
相比先天的美貌让人趋之若鹜,后天的有趣灵魂更让人神魂颠倒。
衡量有趣的第一标准是什么?会说话。
尤其是现代社会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社交和沟通。
要真正打动人心,语言才是搭建起这座桥梁的纽带。
于是能不能好好说话,会不会好好说话,成为了这个时代成功的必要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家长煞费苦心,打小给孩子报播音主持、青少年演讲特长班的原因。
无可否认,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的大师,汪涵无疑是佼佼者。
1
汪涵主持的最新期《火星情报局》,有个环节请到武警湖南总队官兵们登台展现中国力量。看他们正步前行,一股国家自豪感油然而生。
汪涵身处此情此景,用两句诗便让现场沸腾:“如果我必须活一千次,我愿意活在这里;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里,我爱你祖国。”
太燃了,直教人泪奔。汪涵不愧为“读书人”,主持功力可见一斑。
汪涵二十年主持生涯。说起他的临场应变能力,最知名的一次大概是2015年《我是歌手》的直播事故:决赛现场,孙楠不按常理出牌,突然宣布退赛。
汪涵竟能沉着应对,救场如救火,力挽狂澜。教科书式的救场发挥,引来观众喝彩。
即便主持资历再深,面对直播现场这样的突发状况,也鲜少有人可以处变不惊。
但汪涵,凭借自己语言的智慧和经验,气场全开,临场这段酣畅淋漓的自白,既平复了现场蠢蠢欲动的情绪,又“捍卫了孙楠退赛的权力”。
以一己之力让直播现场起死回生。这般才华,真叫人佩服不已。
回首看汪涵的说话之道,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却绝无左右逢源之嫌,“圆滑”地让人心服口服。
因为他字里行间透出的是情,是理,是德,是“赠人玫瑰”的同时“手有余香”。
2
毫无疑问,汪涵顶起了《天天向上》半边天。他人在,就是这个节目的收视保障。
印象很深的一次,吴京凭《太极宗师》大火,做客《天天向上》,采访环节自然少不了聊起太极。
汪涵说到太极的四两拨千斤,老先生在公园打太极,推手看起来很柔,其实力量很大。说着开起了玩笑扮老先生,对吴京说:你家东三环是吧?走你,一推就到家了。
欧弟立马接梗,指着自己:台湾,台湾。
大家哄笑,说台湾比较远,隔着海。田源则说:你那得推几次。
这时汪涵话锋一转,机敏应道:台湾啊,台湾不推,拉回来。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玩笑的另一层爱国意味。纷纷鼓掌称赞,好感值立马飙升。
3
2014年金鹰节,四大名嘴济济一堂。要求他们对应四个不同物品现场发挥,又要与金鹰节关联。
华少选到的是一盆仙人掌,他说,“仙人掌让人联想到两个词,顽强和希望。金鹰节是顽强的,因为到了第十届,还有很多想象空间。它一定是传播希望的,因为再苦难还是能遇到梦想。”
少不了商业互吹,说这个好难啊,华少果然是中华好舌头,云云。
撒贝宁选到的是一只活鸭,他只说了一句:“当它长大了,就是一只金鹰。”何炅还替他补了一句:“有观众的呵护,就算是丑小鸭,也会长成金鹰。”
到何炅,他自己拿到的是一双筷子,他说:“筷子象征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电视人就该像筷子一样团结,给观众献上好节目。”
以上三位讲的好则好矣,但老生常谈,都在平常范围。最后是汪涵,剩下的盒子,里面是空的。
几秒后,汪涵开口,先是引经据典,提到曹植在遇到他人生最大危险时,七步成诗。先扬后抑,说让自己联系空气盛赞金鹰节,别说七步,给他七十步也可能说不出诗一样的语言。
而后不忘调侃,说七百步倒是可以,因为走出演播厅了,逃离了尴尬。接着信手拈来木心先生的一段诗,念出来缓解一下这一刻的尴尬。
树荫下,一壶酒,一块面包,一卷诗。
你依偎着我歌唱,
原野就变成了天堂。
拿“演播厅,一个奇葩的礼物,一个慌张的主持人”对应诗里的场景,认为如果不用任何语言,观众就可以接受,那演播厅也就变成了天堂。
然后用道德经里的一句话点题,说拿到的是“无”,“有是万物之所始,无是万物之所母”,十届金鹰节,有太多骄傲。但是要把“有(即骄傲)”紧紧地放在心里,面对荧屏这逐鹿中原一般的战场,要把这有可能“无”的危机时时地放在脑子里。所以他把“无”送给所有的电视人,善意提醒大家把小小的危机放在心里。
随后眼瞅何炅的筷子回忆,“十年前电视一枝独秀,荡气回肠。”反思现在应该“跟新媒体合作成一双筷子,共同夹起电视的盛宴,奉献给所有观众。”
又指着华少的仙人掌继续有感而发,“十年前电视人像阔叶林一样恣意地生长,一排排,一行行。而十年后的今天,电视人谦逊地放低自己的姿态,用浓绿告诉大家,电视人依然可以恣意地生长,用小小的尖刺宣告所有人,电视人依然斗志昂扬。”
最后结尾,请大家鼓掌,“因为观众的掌声,才是电视人肩膀上所扛下的最美的勋章!”
这番话落,不出意外,赢得了台下观众的掌声如雷。
4
其实汪涵有关类似上述的机敏反应,不胜枚举。
他不仅临场反应够快,思维发散的维度也够广。
有期节目里自己调侃,客串《十全九美》时,本来只有一句台词,结果他即兴发挥地太超常,灵感大发,滔滔不绝地讲了半个小时。
当然由于喧宾夺主,后期给他剪了。但把剧组演员逗的乐不可支,对他话唠功力之深,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句话,他要是愿意,可以有一百种表达方法。不由得你不折服。
汪涵正直又幽默,他用一张嘴,化解尴尬,传播智慧。
听他讲话,如沐春风。看他在台上娓娓而谈是一种享受,这是大家的共识。但很少人注意到,他每一次看似漫不经心的救场,都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他的成就,得益于他博闻强识、博览群书。
5
所谓的厚积薄发,都归功于一种深思熟虑的积淀。
汪涵小时候身体不好,只好休学在家调养。
无事可做,汪涵便看了大量书籍,尤其是关于中医。后来研究穴位入迷,拿自己练手,给自己点的吐血三升,可把家人吓坏了。这下好了,得,又休学一年。
可就在这期间,汪涵养成了终身爱读书的好习惯。
他后来成了工作狂,一天录七八个节目。但无论多忙碌,他说“每天早上,从九点半到十二点,都是我的读书时间。”
他在多种场合都说过,自己走到今天,主要来自书籍的赐予。
想想也是。
汪涵主持不是科班出身。刚参加工作那会儿,他是湖南台的场工,负责给录制现场的观众发发矿泉水,又或者趴在摄影棚顶上撒撒碎片、手动照照灯光。说白了就是一个勤杂工。
那时候他或许想不到,自己后来可以红遍大江南北。但那时,他已经是个有趣的男子。他发矿泉水,口里也不闲着,讲着书里的笑话,做着逗人发笑的表情,才有了后来仇晓那句“那个小子(汪涵)不错”,做了《真情对对碰》的主持人,改变了一生的命运。从此前途一马平川。
所以哪有什么平白无故的机会。命运的转折,都是平常积极表现的因果。
6
汪涵最厉害之处,在于他接手的每档节目都能“起死回生”。
从《幸运99》、《玫瑰之约》,到《音乐不断歌友会》、《越策越开心》,无论是不温不火还是差点停播,到他手里,统统盘活了。他也一步步从副咖到独挑大梁,直到主持芒果台的选秀节目,彻底大火。
那他是如何制造“主持神话”的呢?
用他自己的话讲,其实做主持人更多的是了解人,知道他的三观。为此,他大量阅读了哲学类书籍,从最开始读冯友兰中国哲学到西方哲学史,等等一系列哲学书。
再就是侧重阅读诗集。因为主持人很少机会大片段演讲,需要凝炼的语言控场。诗的语言都是精美、简短的,读诗多了,耳濡目染,在最短时间便可以运用最精准的语言。而用诗句这种优美的语言来表达情绪,更是一针见血。
7
书中自有黄金屋。汪涵并不否认,他读书最初带有功利性。他本性争强好胜。当主持人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读书无疑可以解决知识匮乏的问题。
但随着阅读习惯的养成,反倒更加从容,从读书中得到更多的反而是幸福了。走出荧屏的汪涵,从不看电视,而是把时间都放在了读书上,因为“读书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文字经得起琢磨,它带来的是一种幸福。”
在他看来,读书其实跟吃饭一样,是习以为常的事。读书还要大肆宣传,有点可笑,因为“从来没有人宣传谁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吃饭人”。
网上随手一搜,便能找到“汪涵推荐书单”。其中不乏古今中外的名著:木心先生影响人心,《瓦尔登湖》给人沉静,《西方哲学史》让人思辨,《易中天中华史》使人知古通今,《楚辞》、《山海经》带来绮丽的想象,从《风中的纸屑》和《人与永恒》中撷取生活的灵感,畅游《我承认我不曾历经沧桑》反思生前身后事……
书单涉猎广泛,能感受到阅读赋予汪涵的强大力量。
8
汪涵爱看书到什么地步呢?藏书太多,乃至太多朋友借阅,索性直接开了个书店。
他的书店更像个图书馆,满满几面墙,几乎每本书都是他自己从各地淘来的,仅供阅读,概不出售。
他希望他的书屋承担文化沙龙的作用,便促成长沙诗词吟诵学会在这里举办方言诗词吟诵。
虽然汪涵嘴上说着“读书如吃饭,吃饭还要宣传有点可笑”,但他推崇文化、努力读书的行动,却从不懈怠。他本人也成为国内某知名手机阅读应用的代言人。他期许着年轻人,不要离开学校就放弃读书的习惯。
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汪涵告诉我们,娱乐只是他的精神,文化才是他的信仰。
良好的阅读习惯给人带来的巨大差距是无法衡量的。无论哪行哪业,无论身处何种位置,成功很大程度都是依靠阅读汲取的力量。读书才是一个人最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