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石经》
[日期:2014-07-18] |
来源: 作者: |
[字体:大 中 小]
|
熹平石经是中国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经典,又称 “汉石经”。 汉代各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 字异同引起争端。而且,皇家藏书楼里的标准本“兰台 漆书”却由于贿赂而遭偷改。 汉灵帝熹平年间(公元172年—公元178年),议郎 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参校诸体文 字的经书。 由蔡邕等书石,镌刻四十六碑,立于洛阳城南的开 阳门外太学讲堂(遗址在今河南偃师朱家圪垱村)前。 所刻经典《周易》、《尚书》、《鲁诗》、《仪礼 》、《春秋》和《公羊传》、《论语》。其字体具为汉 隶,故又称“一体石经”。 字体方平正直,中规入矩,共约二十万零九百一十 一字。 这对纠正俗儒的穿凿附会,臆造别字,维护文字的 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判断是非标准与决策依 据。 儒学被定为官学,必须有一部标准本作为评定正误 的依据。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史”,孔子是“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的圣人,六经不过是他将前代史料加以整 理,作为传授弟子后人的教科书而已。 熹平石经一是订误正伪,平息纷争,为读书人提供 了儒家经典教材的范本。 二是开创了我国历代石经的先河,用刻石的方法向 天下人公布经文范本的做法,构成我国独有的石刻书籍 林。 三是启发了捶拓方法的发明,捶拓技术是雕版印刷 术的先驱。
|
|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
【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