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张英文店招挂在店门口,让欲进入的顾客摸不着头脑。记者昨日调查沪上的多条餐饮、酒吧街后发现,不少店的店招上仅有外文。据上海饮食业行业协会透露,目前协会正与上海师范大学合作,准备出台相关行业标准,届时对于“外文店招应有中文标注”将有明确规定。
纯外文店招让人“一头雾水”
昨(5)日下午,记者走访了沪上一些餐饮、酒吧街。
在茂名南路上,很多店仅有英文店招,如“PaneeVino”、“Chica-go”等店的店招上,没有任何中文标注;在巨鹿路上,面对招牌上仅标有“dansoldfarmhouse”的店,路人很难判断这家店究竟是餐厅还是酒吧;进贤路上一家“優BAR”的店招全是日文。
记者还发现,星巴克连锁店有些有中文店招,但有些则没有。星巴克大中华区副总经理翁以登表示,星巴克的中文店招的确不是每家星巴克都有的。不过,如果有相关规定出台,星巴克会根据规定作调整。据记者了解,有些仅有外文标识的店,还闹出不少笑话。一家仅有韩文标识的“泡菜馆”,实际上却卖服装。
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路人,一位许小姐觉得这些店应标注中文店名,不少人的想法都同许小姐一致。有市民认为在跟别人提起全外文的店招时,很难正确发音,也常记不住。但也有个别市民觉得无所谓。
店方此举为吸引年轻人
从去年3月1日起,上海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按照规定,公共服务行业以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服务用字,招牌、告示、标志牌如需使用外国文字,应用规范汉字作标注。
既然已有相关规定,为何不少餐馆仍对纯外文店招“痴心不改”呢?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纯外文店招不经意已成为高档的代名词。一家仅有英文店招的德国西餐厅店经理认为,用纯英文的店招感觉更纯正,也更能吸引年轻一族。
应有中文标注相关规定即将出台
据上海饮食业行业协会秘书长段福根昨日向记者介绍,上海饮食业行业协会将对此出台相关的行业规定。从今年3月起,协会已携手上海师范大学有关专家组成项目组,预计在今年10月出台的行业规定中,对于餐馆的“外文店招应有中文标注”将有明确规定。对目前一些使用纯外文店牌的西餐厅、酒吧,该协会将依据即将出台的新规,督促他们进行修改。据了解,澳大利亚悉尼附近的马里克维尔市议会曾建议,规定唐人街所有店铺,必须在中文招牌上加上同等大小字体的英文译文,以便于本地居民的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