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今年伊始,刚刚走马上任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搞了一次“正名”活动。潘秘书长新任命的女发言人米歇尔·蒙塔斯,在1月3日的记者会上,教记者们如何正确理解“潘基文”这个名字。她说,潘基文的英文译名“BanKi-moon”,是遵照韩国人姓在前、名在后的习惯,直接音译的。所以,在用英语称呼新秘书长先生时,应该是MrBan(潘先生),而不能是MrMoon(文先生)。对西方记者来说,这一点很容易搞错,经常误称他为“文先生”。虽然秘书长不会在意这种小事,但新闻媒体必须尊重各个国家的文化,不能一错再错。于是,美国电视台恍然大悟,非常郑重地报道了潘基文姓名的正确读法。
这位女发言人说,姓在前、名在后是韩国人的习惯,其实,在东方文化圈中生活的人都知道,无论是中国还是日本,是朝鲜还是越南,又有哪个国家的习惯不是“姓在前、名在后”呢?姓和名的顺序,在东西方文化中是截然相反的。照理说,各自按自己的习惯行事也就可以了。然而在西方强势文化面前,有的东方人就“以西方为准”了,非要把自己的名字搞成一个字母,放到姓的前头。我们一些球队的队服上的名字就是这样印的。如果按这些队员队服上印的名字去找人,你就算走到他们的宿舍门口去喊,也没人理你。不信你见到王一梅喊一声“喂·艾姆·王”试试,看她能反应过来?
一个人的名字,印出来,不知道说的是谁;喊出来,没有人敢答应,这事够稀奇的了。可就是这种奇事已经维持了多年,似乎还要继续维持下去。中国人的名字在队服上印汉字不大合适,因为外国人多数不认识汉字。印汉语拼音呢?拉丁字母的发音都有个相对稳定的规范,走板也走不到哪里去,便于识别,也便于拼读。现在生搬西方人的办法,把姓氏弄到后面,名字提到前面,终于弄得谁也不认识了。前些年,在中国人办的国际广播节目里,著名钢琴家孔祥东被介绍为“祥东·孔”。中国人不接受,欧美人听着恐怕也不知说的是谁。
实际上,多年来国际上早已形成了一个“名从主人”的规矩。就是说,不管是哪个国家,国名也罢,地名也罢,人名也罢,一概尊重主人的习惯。主人愿意怎么拼写,大家随着就是了,用不着凄凄惶惶地跟着别人的屁股转。“北京”曾长时间被英语国家拼成“PEKING”,我们坚持拼成“BEIJING”,大家也就都改过来了。这次潘基文郑重其事地把他的姓名顺序作为一个重要发布内容公之于众,实在不是小题大做,事关对各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的尊重。
《人民日报》(2007-04-03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