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副主任)
对于汉字,不是简单的一个认字和写字的问题,还要了解其文化背景。因为能够变成艺术的文字现在看就是汉字。作为一个伟大的民族,有这么伟大的汉字文化,我们需要有强大的科研力量和队伍来从事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要把研究与应用、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非常之现实就是中小学教育,而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在小学就是“识字”和“写字”,这是一个关系到今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问题。无论哪方面的发展,识字和写字都是一个基础;离开了这个基础,一个人就谈不上发展。不会认字、不会写字,这样的公民在现代社会还有什么发展的能力?没有。但是如何让学生在识字、写字方面能够“多、快、好、省”,识字多,而且写字好,节省时间,又提高效率,确实需要有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董琨(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
研究汉字,包括汉字的造字原理、演变发展等等,这些是对于汉字本身的认知。怎么把我们对汉字的认知以科学的途径与方式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被社会广大的民众所接受,这值得研究。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汉字,怎么使用汉字、书写汉字?前辈书法家和当代书法家对汉字艺术的表现也给我们提供了诸多启示。认知、表现是互动的,互相结合的。比如书法家有汉字的认知,但是也有在书写上的各种表现,当然还有书法的欣赏即对于书法表现的认知,这些都是结合的,而现在这些都还存在很多实际问题。什么样的字好看,什么样的字不好看,常见有哗众取宠的说法,令人感慨忧虑。这些都有很多值得正本清源的地方,也具有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的余地和空间。
郭振有(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现在很多人认为我们的汉字要消亡,尤其电脑出现以后更认为汉字要消亡,事实结果却证明,汉字输入电脑速度非常快,长期以来的“印象”使我们产生了闭门造车的误导。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如果大家现在学外语的热情远远超过了学汉语,这对中华民族发展是非常有碍的。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必须要解决汉字难学的问题,这是第一步。汉字是不是基本语言的符号?对于这个定义,前些年就有很多不同意见,如说汉字不是记录语言的符号,而是记录信息的符号等等。我们的每个汉字里面都包容了非常多的信息,可以说,汉字是一种分类学。汉字认读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教育质量就会大大提高,汉字认知和基础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相结合,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王登峰(国家语委副主任)
新加坡一位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项研究,即比较在新加坡喜欢用中文和英文的两类华裔大学生,看这两种学生的价值观如何。结果发现,两者在价值观上差别非常大:偏好英文的学生更容易接受西方的个人主义,而偏好汉语的学生更倾向于接受中国的道德传统。可以推知,汉字认知,不仅包括汉字本身,也包括思维方式、价值理念以及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角度和方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也重塑了自己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书法艺术角度来讲,“字如其人”之说也是同样的道理。让国人了解汉字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应该是我们汉字认知研究很重要的课题,跳出汉语言文字这样一个范围,扩大到整个中华文化中去,这也是普及和弘扬中华文化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刘新成(首都师范大学校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历史的记录,也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思维赖以存在的外化表现,同时它书写优美,具有陶冶情操的美育功能。近年来,人们对汉语、汉字,较过去更加珍视,在国外也掀起了汉语汉字汉文化热潮。首都师范大学第一个创建了完善的高校书法教育体系,如今我校成立“汉字认知与表现研究中心”,希冀突破书法的学科局限,开拓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与时共进,使古老的汉字焕发出新的光辉;特别是在科技进步的新时代,让更多的中国人、外国人通过书法等各种表现形式,从认知的角度了解汉字,学习汉字,在大的文化背景下探求汉字书法以及汉字教育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新思路,加强汉字育人的文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