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语言文字网-语言理论通讯

 

“国内 留学” 的 学习 体会

 

梁 卉
 

 

既然是去“留学”,学习当然是重头戏。我们交流的学习成果也是老师们所最关心的。在吉林师大的日子,老师们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同学们积极进取的求学精神都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那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弥漫在整个校园中。
 

吉林师范大学的校园漂亮而干净,校园的规划做得不错,绿化带很多,秋天刚到的时候还有很多鲜花环绕。学生们学习的环境很好,处处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场馆的建设都愿意花力气投资。学校的体育馆都可以免费向学生开放,只要凭学生证就可以到里面健身和运动。新建的图书馆功能设施齐备,一楼的放映室可以刷卡看电影,三楼可以上网查资料,其他楼层都能借书和自习。教学楼里都有上下的电梯,虽然一般只能老师用,但是我们学生也经常光顾。历史学院的楼道里都挂有名人画像和诗歌名句牌匾。物理系和计算机系的空闲机房都可以在没课的时候向学生开放。在这样的舒适的环境中学习实在也觉得心情舒畅。
 

我们是应用语言学专业的学生,但是吉林师范大学目前还没有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的硕士点,我们是跟着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同学一起听课的。这两个专业有很多共性,知识体系的联结比较紧密。吉林师范大学研究语言方面的老师主要有周殿龙老师,刘桂芳老师和高林波老师。对于专业课,我们主要选了周殿龙老师开设的词汇学研究和社会语言学,刘桂芳老师的修辞研究,高林波老师的语法研究方法等。不同的老师在教学上肯定会有不同之处,我们已经熟悉了自己学校老师上课的模式和风格,于是在吉林师大的课堂上,处处留心着课堂教学的差异。老师们也经常向我们询问一些关于我校语言学方面的课程和内容,他们打算在今年新增语言学方面的硕士点,希望多多吸取经验。尤其对我们湖南师大的方言研究显示出浓厚的兴趣。因为东北话内部比较统一,不存在所谓的次方言,整个东北话的内部体系都是差不多的。因此上课的时候大家也强调教学相长,互通有无。
 

下面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在吉林师范大学给我们上课的几位老师。首先是周殿龙老师,他是我们这次交流学习的开创人之一,是他和我校的彭泽润老师共同推动的这次活动,他是吉林省语言学会副会长,先后任吉林师大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系主任、书记、语言所所长等职。2005年3月被遴选确定为吉林师大第一批汉语学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汉语言文字学和语言学理论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兼及中国古典文学及写作。研究涉及词汇学、语法学,文化语言学,语言学等。他的一些学术观点,比如:汉语是对称结构,素组是大于语素的构词单位,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等都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周老师是一位博学多才又不失风度的学者,他多次被评选为受学生欢迎的优秀教师,曾获得吉林省优秀教师称号,曾宪梓高校教师奖,果然是名不虚传。他的课堂很生动,极具亲和力,谈笑有度,举例的时候总是娓娓道来。我想他不是那种因为一心搞学术研究,为了出成果而忽视课堂教学的那种老师。周老师善于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语言的积累,他熟悉日语,俄语和简单的英语,有时侯在课堂上还时不时的来几句日语或俄语,真是佩服他的语言天赋。他的课堂讲究章法,语速不快,我们经常得到他的点拨,讲课的时候他会提醒我们这个问题还没有人研究过,涉足不多,如果有兴趣可以研究研究,于是激发起我们的研究欲望,甚至还有物理系等其他院的学生来听他的课。只是有一点,我觉得也许是因为教室等客观原因,老师坐在讲台上,学生坐在下面的桌上,有时侯使得课堂的互动性不够,老师容易唱独角戏。客观环境虽然不是最重要的,但是如果搞个圆桌上课,我们被迫也总得说几句吧。
 

刘桂芳老师,是个慈眉善目满脸亲切的老师,也是个在学术上颇有成就,对待学术一丝不苟的老师。她现在是文学院汉语教研室主任、校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之一,主持过很多科研项目,获得很多科研优秀成果奖项。她上课的时候没有一点距离感,亲切得就像邻居大妈。但是刘老师对我们的要求是特别严格的。每次都布置作业,要求课后完成,她说:人总要逼一逼才会出成果,不然一个学期一晃又没了。她的课堂采取学生讲解的方式,每人负责一章节,老师参与评论,大家讨论,这倒是和彭泽润老师和陈明舒老师的某些课相似。这样被逼着做点事,虽然有时候不乐意,也还是知道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刘老师的课--修辞研究范围过窄,主要围绕《修辞学发凡》,我觉得自己可以看书,老师可以给我们提供多一些最新的修辞方面的信息。但是刘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对我们影响很大。
 

高林波老师是研究语法的,彭老师也强调过高老师的课一定要听。不过高老师因为身兼要职,常常没有时间。高老师是全国高师院校现代汉语研究会常务理事;吉林省素质教育学会副会长,也是吉林师大的学校党委副书记,因此我们经常是笑称他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他为人随和,幽默,对于我们的这次交流学习高度重视,他代表学校经常向我们问寒问暖,表示出强烈的关心。他的几次课还是挺深刻的,主要讨论了两个三角和三个平面的问题。高老师的普通话很好,几乎没有东北口音,讲解问题比较透彻,他还写得一手好字,在黑板上的板书可以拿去参加比赛了,让我们钦佩不已。总的来说呢,老师们的课程各有千秋,希望有机会再进他们的课堂,再听他们的教导。
 

吉林师大的同学学习很用功,很努力。他们泡图书馆的能力实在是强,如果不见人就一定是去学习了。我们去图书馆自习都难以找到座位,那些人都带足了干粮和水,准备奋斗一天,相比之下实在是惭愧。我们同屋住的那位东北姐妹一大早就去教室自习了,经常直到晚上十点多才回。如此学习劲头,实在是着实吓人。有的同学目光远大,写作业的时候就预备着要出书了。真的是佩服!
 

我们学习语言的人,自然对语言有一定的敏感性。东北人说话有东北口音,带着那种特别的大楂子味,夹杂着不同的东北方言俗语。如,“干哈呀”,“大妹子”,那种味道特别有意思。还有一些当地方言,起初还真不明白,比如说“旮旯”(角落)“我今天特闹挺”(不安,烦躁等),“忽悠”(相信看过赵本山小品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个词语的意思了,就是唬弄,欺骗的意思),“我丁把疼”开始还以为丁把是东北人指的身体某个部位,后来才知道意思是(经常持续疼)。另外,我记得和一个结了婚的同学聊天时,听她说,她很忙,下班后还得回家整孩子。开始我还以为你儿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啊,还得劳神回家整他。后来经她的解释才知道“整孩子”就是照顾孩子,我们差点会错意,这个词的意思实在和我们这的大相径庭。去食堂的时候也闹了笑话。食堂里贴着“阴面,馒头,花卷”等,然后或者就是“阳面,炒饭,炒粉等”开去的时候不知道,我进了食堂就问同学,阴面是什么面?没听说过有这种面的。后来才知道“阴面”“阳面”是就位置而言的,背着太阳,没有阳光的那面是阴面,反之就是阳面。因为和南方不同,东北冬天的日照时间短,太阳倾斜的角度比较厉害,有的位置通常是北面是没有太阳光的。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吉林师大的同学说话时候有双音化的倾向。“图书馆”缩为“书馆”,“指导员”缩为“导员”,“开水房”叫“水房”,“回寝室”叫做“回寝”等,他们把寝室称为“屋”或“寝”(你住哪个屋? 你现在回寝吗?)等等等等,听着都很有意思。有时侯我们宿舍的四个姐妹也会在卧谈会的时候来个方言秀,大家用各自的家乡话说话唱曲,简直就是麻雀开会,好不热闹。我说长沙话,宝芬说衡山话,王晶说兰州话,另一个东北姑娘说东北当地话,十分有趣。东北话有时侯听起来抑扬顿挫的,语调起伏比较明显,有的人天生是大嗓门,说话大大咧咧的,也有的是那种柔声细语,轻轻的,不管是哪种,感觉语言是和感情融合在一起的,甚至带点情绪化。我们屋的东北姑娘老说:“哎呀,妈呀,今天好冷啊,你还不穿毛裤?”
 

另外,我们利用空闲的时间,自己还有选择一些感兴趣的课程。如历史学院的满族文化史和满语等。一到东北,就不得不提到满族和满语。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清朝就是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发展壮大的。满族人的聪敏好学可以从他们自创的文字中得到说明。满族文化和语言研究是吉林师范大学的一块金字招牌,更是难得的宝贵资源,吉林师大是满族文化研究基地,主要从事北方萨满面具图谱及原始森林图画文字抢救整理研究、满族风俗研究、满族部落家族史研究等。要知道现在懂满语言的人可是寥寥无几了,甚至是很多满族人都不会讲自己的母语了,都汉化了。作为湖南去的几个学生能够在那里接触到一些基本的满语知识和文化实在也是有幸,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于清朝历史的兴趣。现在只记得几个初步的满语单词“阿玛”(爸爸)“额娘”“go lun ”(国家),“A bka”(天),由于满语的爸爸是以元音 “A” 开头的,而妈妈却不是,这目前还是一个迷,因为很多语言都是妈妈的发音都趋向一致,至少是元音A发音开头的。所以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研究研究。去东北以后我才知道平时吃的沙其玛,还有油炸的一根根馓子原来是满族人的小吃!另外,吉林师大有专门的俄语系,学习俄语的人也较多,很多人的第一外语就是俄语,这与东北的地理位置及近年来对俄贸易繁荣有关。不过我对于那些斯拉夫字母实在不敏感,听了两次课不知所云,索性放弃了。此外,我们还选学了日语课,吉林师范大学的研究生是必须修二外的,日语是作为必修课的,我们在那边也有旁听学习。这些都是初步的去接触一些新的语言,希望对自己的语言学习有帮助。
 

吉林师范大学非常注重办学质量,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和实践能力。文学院多次举办名家座谈会,我们听过两场,一场是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吴福辉的演讲会——发现张爱玲遗作,另一场是社会科学战线主编邵汉明---关于东北文化的若干思考。我们还听说何庆魁——高秀敏的先生,是文学院的客座教授,专讲二人转的,可惜错过了聆听的机会。秋天全校举行的英语短剧比赛,各系都是全力以赴,非常精彩。每天的宣传栏都会预告新近的电影节目,如果是好的电影,就肯定是爆棚的。一块钱一场,价格还特别优惠。辩论赛,演讲赛等也是经常举办。吉林师范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十分活跃,校际合作广泛。学校有不少外国留学生,有很多是来自俄罗斯的漂亮女学生,他们的中文学习得不错,滑冰也很厉害。
 

说到滑冰,那么在吉林第一次学习冰刀,印象深刻。在下了雪的操场上倒上水,操场就变成了一个天然的大冰场,大家在上面围着操场滑圈圈。本科生上体育课的时候我们趁机混了进去。租个冰刀两块钱。以前只滑过滚轴的旱冰,还没真见识过冰刀的,穿鞋就穿了近二十分钟,这跟南方的带轮子鞋可不同了,要想滑起来还真不容易。幸亏有同学帮忙,不然肯定是寸步难行。
 

另外还想说一下吉林师大对师范生的培训情况。吉林师范大学是吉林省高中骨干教师培养中心,吉林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其毕业生以能力强、素质好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吉林师大特别注意师范学生素质的提高。我们在楼道经常看到很多小黑板,散发着难闻的墨臭,开始还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后来才知道那是三笔字练习的工具,每人一块小黑板练习粉笔板书。周末的时候,梯形教室有专门的现场模拟招聘会,学生们穿着整齐的制服很是潇洒,还有专门的老师辅导毕业生进行就业培训。
 

我们在吉林师大学习其间还有幸听过一次开题报告会,不过他们开题的时间偏晚,研究生三年级才开始开题,不过准备却是相当的充分,听完受益良多。在东北的打印费较高,让我们这些在湖南打惯了便宜稿的人来说,实在是太不合算了。为了节省开支,我们都想方设法希望回来打,当然难免给学习造成不便, 不过老师们总是给我们提供方便,经常是打好了东西再送给我们用。
 

学习不一定是局限于课堂的。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仅在课堂上,也包括我们的外出旅行游玩,应该也算是一种文化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嘛。东北是满族人和朝族人的聚集较多的地方,在很多地方都留存着他们的文化特色。听说四平附近就有满族人的遗迹,怀着好奇与探求之心,我们在秋高气爽的时节乘车去了叶赫,一个离四平不远的小镇。相信很多都知道,叶赫是一代妖后慈喜太后的故乡,也是努尔哈赤的皇后、皇太极母亲的孟古格格的故乡。秋天的叶赫很漂亮,很舒服,有着东北郊外农村那种淳朴的气质,有点象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那种感觉。我们本来还打算去集安的高句丽古城的,那里有朝鲜族的遗迹。可惜交通不便,只好作罢。此外,我们还利用假期去了长春的伪满皇宫,去看了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等基做伪满皇帝的地方,还有沈阳故宫,清朝入关前的都城。
 

这也算是一种文化探求吧。具体的一些有趣过程我们会请下面的王晶同学进行演说,还有精彩的图片展示哦,不要错过!

 

上传:2006/03/16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