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汉字输入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

 

交点式汉字输入法

 

金结室 黄文

 

长江委设计院 枢纽处

 

【摘  要】汉字是由汉字部件组成的,汉字编码就是给汉字部件编码。汉字的基本笔画有二种:单笔画和连笔。单笔画就是横、竖、撇、捺,连笔画是由单笔画首尾相接而成。如果我们规定:横和竖相交而成的为直角交点,撇与捺同其它任何笔画相交的交点为斜角交点,那么,根据汉字部件上某一笔画上的交点状况(指直角和斜角交点的数目)以及这个笔画的否有连笔,就可以给一个汉字部件进行编码。无交点部件则按一定的优先顺序取一个单笔画为这个部件的编码。

 

 

一、基本定义

1、直角交点:横和竖的交点,简称直交。

2、斜角交点:撇、捺与其它任何一种笔画的交点,简称斜交。

3、连笔:由单笔画首尾相连而成的笔画。连笔上的单笔画相交也为交点。

4、游离笔画:点和短撇不算交点,也不单独作部件,称为游离笔画。象“来,亚,经,以,内,贝,米”等字中均含有游离笔画。但一些汉字部件在左边作偏旁时由撇缩成的点,如“木,米,矢,又,夫”等仍算交点。

5、特定笔画:按正常笔顺书写汉字部件时,形成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交点的笔画。即完成这个笔画后,部件将形成第一个(或最后一个)交点。如“口”的笔顺为“竖、横折、横”,写“横折”时与第一笔“竖”形成第一个交点,写最后一笔“横”时形成最后一个交点,所以“横折”是“口”这个部件的第一特定笔画,最后一个“横”为第二特定笔画。

6、交点码:以特定笔画上的交点状况以及特定笔画是否有连笔为依据进行的编码。如“口”的第一特定笔画为“横折”,其上有三个直角交点,且这个笔画有连笔,称为首码。第二特定笔画为最后一个“横”,其上与“竖”和“横折”有两直角交点,且这个笔画无连笔,称为末码。

7、无交点部件:由一个或多个单笔画组成的部件。其取码规则是:按“竖”>“横”>“撇”>“捺”的优先顺序(“竖”的优先级最高,“捺”的优先级最低),取部件中的一个单笔画为这个无交点部件的首码,其末码为将这个部件进行一次划分后的第一个部件或笔画。如“兰”作部件时,首码为“O”,末码为“P”。

8、笔画组合码:由于一些部件按取码规则要取末码时却无末码(形成第一个交点的笔画与形成最后一个交点的笔画是同一个),如果这个字或部件没有游离笔画时,其末码取首笔画,如首笔画是连笔,由于笔画的转折会形成交点,就取一描述这些交点的交点码为首笔画。如“乙”的首笔画为H。如果这个字或部件有游离笔画,则将这个汉字所有部件的首笔画与游离笔画进行人为组合,把各个首笔画与游离笔画全部与优先级最高且先写的笔画相交,形成一个笔画组合码代替末码。连笔的优先级以第一个交点以前的笔画为准,如连笔的优先级最高,则连笔的的第一个交点也要考虑进去。相同笔画组合无交点。

9、汉字划分:汉字部件的位置关系有三种:里外、上下、左右、以这三种关系的某一种对汉字进行拆分,称为汉字的划分。我们称汉字第一次进行的划分为首次划分,将首次划分后形成的部分再按上述三种关系的某一种进行划分,称为再次划分。汉字划分主要依据直观进行。划分时不能将一个笔画断开,也不能将一个笔画从某个部件上拆下(游离笔画除外)

10、部件:组成汉字的基本单位,不能再进行划分。部件之间或有空间上的距离,或只是直观上感觉是两个部件。

二、键盘说明

本方案根据交点的类型、数目及是否有连笔,定出二十五种交点码和四个单笔画,并选出六个部件直接键入。交点码在键盘上的排列是规律的,键盘的左边为无连笔,右边为有连笔。键盘第一二排每边从左至右的前四列分别是三个、一个、两个交点、无连笔。后三列再加上IKL也是三、一、二个交点,但有连笔。从上至下,直角交点逐步减少,Q是三个直交,如“王”的首码;W是二个直交,一个斜交,如“理”的第一个编码;A是一个直交,二个斜交,如木”的首码;S是三个斜交,如寿”的第一个编码;E是一个直交,如的首码;D是一个斜交,如人”的首码;R是二个直交点,如“土”的首码;F是一个直交,一个斜交,如“埋”的第一个编码;V是二个斜交,如“大”的首码。第三排除V外,是三个交点以上的情况,Z是三个以上的交点,且全是直交如“曲”的末交点码;X是三个以上的交点,且既有直交,又有斜交,如“册”的末交点码;C是三个以上的斜交点。键盘的右边交点情况同左边一样,只是有连笔,T是三个直交点,有连笔,如的首码;Y是二个直交,一个斜交,且有连笔,如“尸”的首码;G是一个直交,两个斜交,有连笔,如“车”的首码;H是三个斜交点,有连笔,如“又”的首码;U上有两个交点码,一个是一个直交有连笔,如“断”的第一个编码,二是四个直角有连笔,如“日”的首码;J是一个斜交,有连笔,如“勇”的第一个编码;I是两个有连笔的直交点,如“区”的第一个编码;K是一个直交,一个斜交,有连笔,如“讲”的第一个编码;L是两个斜交点,有连笔,如“纵”的第一个编码;B是四个以上的直交,有连笔,如“曲”的首码;N是三个以上的交点,有直交,也有斜交,且有连笔,如“吏”的首码;M是三个以上的斜交点,有连笔,如“也”的首码。另外,竖,横,撇,捺,分别放在ZOCM上。

三、取码方法

本方案的取码顺序取决于两次划分的情况。本方案根据取码方法的不同,分为应用版和编码版两个版本,主要区别是应用版在编码不足四补拼音的第一个字母,编码版则是补一个根据部件首、末及游离笔画组合的笔画组合码,这个组合码的位置取决于优先级最高的那个笔画的位置。另外,编码版还对XN上的交点码进行了扩充,由于编码版尚在完善中,在这里就不再详细说明。

1、不能进行两次划分

A、独体字:按首码,末码,首笔画,拼音声母的顺序取码。

B、只能进行首次划分的字:如“杨、占这种左右和上下结构,且能很明显区别出两个部件大小的字,按正常笔顺取各部件的首码,并在大的部件的首码后补上这个部件的末码,最后是拼音字母。如它的编码依次为“木”的首码A,“西”的首码N,“西”的末码R,拼音X。“取”的编码依次为“耳”的首码X,“耳”的末码V又”的首码H,拼音q。对于里外结构和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中两部件大小差异不明显的汉字,如“缺、建”,则按笔顺分别取两部件的首,末码。“缺”的编码为FDYV,“建”的编码为BZMD

C、一些不规则的字,将各部件按前三末一,不足补拼音的方法顺序取码,如“乘“的编码为XFGC。取拼音时,声母为LN的汉字不取拼音,如果这个汉字有游离笔画,则取优先级最高的笔画(如优先先相同,则取先写的这个笔画),补在带有这个笔画的部件后,如“丽”的编码为XYMY,“粱”的编码为CGCA

2、能进行二次划分

A、如二次划分后形成四个或四以上的部分,则将各部分先形成的那个部件的首码按笔顺取前三个和最后一个为这个汉字的编码。如“警”,二次划分后有四个部分,“苟、夂、三横加一点、口”。后三个部分均不可再划分,已经是部件了,“苟”含有三个部件,最先形成的是“艹”,因此,在这个部分中,取“艹”为编码,所以,“警”的编码为ESXT

B、如二次划分后只形三个部分,依然是按笔顺取各部分先形成的那个部件的首码,如果二次划分后形成的部分中含有未被取到的部件,则取最后一个形成的未取码部件的首码补上,如果没有未取码部件,补一拼音,凑足四码。如“劈”二次划分后有三个部分,尸和口、辛、刀”,由于“辛”是一个无交点部件和的组合,因此,“劈”的前三个编码是:Y()O()G()和“干”未取码且“干”比“口”后形成,所以,再取“干”的首码R补上。

四、规定

1、火,女,“提手”、撇和捺、月和“走之”,分别放在IOSPQW上,需要时直接键入,且无需取末码和首笔画。撇和捺”是大小相等的一个撇和一个捺组合的无交点部件。它可以与其它无交点部件聚合在一起,按优先级取码。

2A、有一些汉字偏旁,习惯上认为是一个整体,但直观上可分成二个部件,如石、饣、钅、足、竹”,因此,在汉字划分时,不对它们进行划分,而只取其第二个部件为整个偏旁的编码,将“饣、足、竹”的第一个部分则作为未取码部件,在不足四码时补上。而将“石、钅”的第一个部件上的“横”与这个汉字的其它部件的末笔画与游离笔组合成笔画组合码,在不足四码时补上,如这个汉字除了“石、钅”外只有一个部件,这个部件的首笔画也要组合上。如“铁”的编码为yvvs

B、“疒、衤(礻)”直观上看含有撇和捺这个无交点部件和一个有交点部件,在取码时,取有交点部件为其编码,而将撇和捺作为未取码部件,在不足四码时补上。且以“撇和捺”为末码,如的编码为DPNV,而不是DMNV

3刀,力,韦,卿,鸟”等字含有横折钩再加一笔”这种结构或部件,我们规定:如果加的这一笔突破了横或横上还有其它笔画,如“力,韦”,那么,横与折”所形成的是一斜交,力”的编码为HDL韦”的编码是GQXW。反之,则是一直交,刀”的编码是GDKD

4咸,气”中间的一横被略去。如“咸”的编码为DDTR

5、无交点的字只进行一次划分,如“泣”,只划分为左右两个部分。若无法进行一次划分的,按笔画取码,如“少”的编码为ZCMC

五、注意

1、“甫、几、用、屯”在作部件时,变化不规律,其编码按单字为准。

2、“夊”的首末码均取S,而不管它在什么位置。

3、“小、求、儿”均视为一部件,不再划分,其中所含的撇或捺均视为消极笔画部件,不算交点。如的编码为ZYOG

4、“龙、长、既、马、少、个、步、考、牙、农”等字交点状况以宋体印刷体为准。

六、重码

本方案的应用版在一级字库内重码为43()。编码版一级字库内重码约在80()以内。

七、键盘表

八、举例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