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潭市工贸中专,湘潭职校,湘潭中专,湘潭市工业贸易中等专业学校,湘潭工贸学校,湘潭市一职,学校简介,招生简章,入学指南

语言文字网(YYWZW.COM)>>>专题文>>>中文世纪行

汉字编码的误区究竟在哪里?

——评一篇不科学的科学评述

雪汉文

汉字编码关系到汉字在下个世纪走向世界的大事,关系到电脑在中国的发展与普及,也关系到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这都是不言而喻的。作为一个退休的社会学家,只有两年不到的电脑学习与使用经验和知识。本来是不宜对汉字编码方向这样的专业问题说三道四。但是,看了<新华文摘>1995年第8期转载的<科技日报>记者陈和利先生的<汉字编码:何时走出误区>一文后·感到这虽是一篇似乎是专业性的文章,但是看来他谈的问题,却是一个涉及电脑使用与普及的社会问题。<新华文摘>又加以转载,其重要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按照陈先生提出来的方向和原则走下去,依我的浅见所及,不是走出误区,恰巧却是走进了误区。因此,我不得不提出我的陋见,以就正于方家。

陈先生在开头的一段中就说:并不成熟的中国计算机用户群,面对数百种之多的汉字编码方案,会显得无所适从;面对复杂的拆字规则,键位记忆,许多非专业录入人员知难而退;我国人均计算机输入方案的不成熟,正在造就一种最后终将会被淘汰的新兴职业——计算机录入员。这就是我国目前汉字编码现状。在这一段中,作者首先就为我们描绘了汉字编码一幅不真实的悲惨现状,接着以最终将会被淘汰的新兴职业,计算机录入员为依据来反证,汉字编码的不成熟。这真是所谓求之于牝牡骊黄之外,说得俚俗点就叫磨轴不转,死打驴。录入员的存在与面对数百种之多的汉字编码方案可说毫无关连。相反倒恰恰证明了,汉字编码方案的成熟才会出现专业的录入人员。因为,计算机的录入人员虽然面对众多的汉字编码方案,但她们选择的多半就是一种汉字编码的最成熟的方案。一般来说这种方案多半就是五笔字型的最新版本。但是,这是专业录入员存在的一个并不重要的理由。专业录入人员的存在更重要的理由是因为她()们的专业性技术。陈先生大概不知道录入员的专业性的技术的内容究竟是些什么?所以,才认为录入员只是在那里搞汉字编码的输入。其实,汉字编码只是录入员电脑使用操作技术的一个方面,甚至是一个最好学最单纯的方面。除了汉字编码外,录入员更多的是要学会电脑操作系统(DOS\windows9X\XP),编辑、排版、打印等操作技术以及多种相关软件的使用技术等。此外,如果是涉及工程和科技方面的录入员,那么,她()们至少还要懂得和学会使用几种高级算法语言。而且,也正是因为有了成熟的汉字编码方案,才能产生高速度的熟练录入技术。以五笔形和仓颉等形码为例,专业录入员的高速度是每分钟击键300次输入120个汉字是及格水平,而每分钟击键500次,辅入200字,是竞赛水平!说句老实话,我的速度大约是每分钟3050(并不是因为拆字规则和键盘问题,我以后会说到)。作为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您的速度如何?如果她()们只有和我们一样的速度,岂不是连饭碗也要砸了?为了速度和专业性技术我们将永远需要专业的录入人员。这就像西方的打字员一样。正是因为有了快捷面成熟的字母输入键盘技术才产生了熟练的高速度,也才有了这样一门专业。打字机与电脑相比要便宜得多、简单得多、历史也长得多。但是,西方作为秘书类职业的打字员仍然没有失业,所以,电脑录入员这一职业,既不是因为汉字编码的不成熟而产生,更不会因汉字编码的成熟而消失,把专业录入员的存在归罪于汉字编码的问题,不过是一种诬枉的口实。它只是陈先生要用以引起下文,为某类汉字编码创造罪名的一个前奏。

陈先生表面上肯定了五笔字型取得的丰硕成果。他说:我国的许多计算机专家对汉字编码进行了呕心沥血的探索,取得了丰硬成果,打破了汉字是计算机应用与推广一大障碍的神话,也研究出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汉字输入法,如五笔字型。可是,接着陈先生就说道:汉字结构复杂低重码的方案 (即指高速度-笔者注)必然带来较高的难度,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这就奇怪了,一方面说五笔字型等汉字编码方案打破了汉字不能进入电脑的神话;一方面却又说低重码必然带来高难度是无法解决的矛盾。这不是自相矛盾吗?那么,按陈先生的意见取得的丰硕成果,打破的神话又是什么呢?其实所谓的丰硕成果和打破了神话,就是指解决了低重码和高难度的矛盾。并不是解决了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问题,因为,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是汉字编码者的事。如果说我们汉字编码解决的只是高重码、低速度的汉字的编码输入法,那么全拼音法,就是这样一种方案,而这种方案在70年代,所谓的汉字不能进入计算机的神话时代就有了,何用等到80年代中期再来解决?这也就是当时文改先生们嚷着非要实现汉字拉丁化最重要的理由!看起来,陈先生根本不知道像五笔字型这一类汉字编码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究竟是什么?只是大势所趋,不得不人云亦云地跟着说两句捧场的话而已,心里却是不以为然的。

快和慢,难和易总是相对而言,所以陈先生说:快速度必然会产生高难度这是无法解决的矛盾,这说法本身就不合逻辑,也不科学。汉字是表意文字,她的同音字太多,这是世所周知的事实。她的标准音节只有415个,按GB一、二级字库的七千(实为6763个)汉字来说平均每个音节下就有17个同音字。就这17个字在提示行上翻页,就够翻两页的。而糟糕的是汉字的同音字并不是平均分配在415个音节下面,而是有多有少,多的如YIJI等音节,都有一百多同音字,至于有五、六十个同音字的音节就更多了,如QISHILILUFU等等。即使加上四声的区别也只有1295个音节,平均下来每个音节也有五六个同音字。那么,如果以全拼音不带四声进入电脑汉字输入,只在提示行里翻页、选字就够忙活的了。其次,中国地域广大,方言和方音异常复杂,就中国东南方的六大方言区来说,不要说四声,就是字的读音也是大不相同。至于长江以北加上云、贵、川的广大北方官话区,字的读音虽还大体相近,可是四声就千差万别了。这就是汉字音码输入法重码很多的先天原因。这也就是上文提到有人过去说的,汉字进不了计算机的根本原因,但是,汉字的形码输入法,却巧妙地避开了汉字音码的难点,按照汉字原来自己的构字规律,以笔画和偏旁部首为基本单位,依汉字的字形进行输入,一举取得了成功。不但基本解决了重码问题,而且,获得了世界上任何拼音文字无法比拟的高速度!这也就是上文所提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具体的内容。但是,就在大家都在庆幸打破了汉字不能进入电脑的神话之际,陈先生不得不跟着学说两句外,却提出了低重码——形码与高难度是无法解决的矛盾!那么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在陈先生的全文中,始终吞吞吐吐;半明半暗地使用似乎是专业术语而含糊其词的所谓的高重码、低重码,让我一语道破吧!实际上前者就是指的拼音码,而后者指的就是形码即五笔字形一类的形码。为了说明陈先生的无法解决的矛盾,不妨以陈先生文章中情有独钟的高重码、低速度的拼音码为例与形码作一比较。原先汉语拼音本来是为给汉字标音之用,以及作为教普通话和识字的一种辅助工具。但是,当初在文改先生影响下制定的中小学汉语拼音教学方案,借口推广普通话,实际上却是把拼音方案当文字来学。这给除了北京地区能说标准普通话的孩子以外的广大的说方言和说带各种方音腔普通话的孩子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是那艰涩四声的记忆。因此,今天中小学语文课中,用于教汉语拼音的时间,在小学要占总教课时数的五一六分之一,中学约在七分之一。这还不算学生们用于大量完成练习和自学的时间。说拼音码输入法好学,是完全忘记了这一段花费的时间和苦难的学习历程,这是其一。其次,说得直白一些,汉字本身就是一种表达人的思维和信息传递的"形码"书写符号。文改先生曾得意地作为汉字音化根据的形声字,恰巧仍是一种标准的形码,而同音假借才是一种音码。所以,古人才在汉字的发展中大量减少同音假借而代之以大量的形声字。而且,特别要在这里顺便指出的是,今天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年轻人错别字多发生在同音字上的根本原因,就是只教拼音,不教汉字表意结构的明显的恶果。陈先生的文章中指出说:汉字的结构复杂,低重码必然带来高难度。又说:形码的拆字复杂,难记难认等等。这些论断实在是文改先生百年一贯制攻击汉字难学难认在汉字编码间邀上的翻版。我这里就进一步,对五笔字型和拼音更具体地比较一下两者的难易。按五笔字型将汉字归纳为由横、竖、撇、捺(含点)、折(汉字隶变以后两千年来的基丰笔画就是如此)五种基本笔画所构成。这显然比26个拉丁字母要少得多。五种笔画又组成了130个部首偏旁(现在的任何一种字典所用的部首偏旁都在210240个之间);这也比415个音节要少得多。而汉字就是用这130个部首偏旁,按左右、上下、杂合三种构字形式构成汉字。所以,这也比四声要简单。如果,现在的中小学肯用教汉语拼音的二十分之二的时间去教汉字的五笔字型的拆分和结构以及字的表意内涵,那么,我相信不但汉字的形码输入学会了,按五笔字型编的字典会查了,弥补了拼音识字法的弊端,学生的同音错别字也会大大减少。从总体上看,究竟哪种汉字编码好学也就清楚了。

这里我还想从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谈谈我学习五笔字型汉字输入法的体会。两年以前,我65岁的时候,决心夹在一班青年人中参加了一次某学院开设的二十个夜晚的电脑短训班。十次听课,十次上机,而且,五笔字型只是学习的项目之一。两三个月之后,我才有机会得到一架我可长期使用的电脑。根据我的这点经验来说,被陈先生描绘的,形码——五笔字型学习难的问题,恕我说一句不客气的话,陈先生完全是在那里危言耸听。先说学习时间,我认为从背诵六首口诀(五首部首口诀和一首高频字口诀)到学会拆字和熟悉键盘,有一个月的时间也就够了。我是通过一种叫星汉五笔字型学习软件学习的。一个月后,我的最高速度是每分钟60个汉字。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并没遇到什么复杂的拆字规则。五首部首偏旁口诀背下来,拆字也就会了。我认为它比我们按部首查字典的过程,简单多了。我的按部首查字典至今还会碰到极个别的字查不到,只好求助于数笔画。可是,至今我在使用五笔字型的拆字上极少遇到问题。至于说到键盘记忆,人脑就是如此的神奇,在一个键位上是只有一个符号还是有两三个,以至五六个符号,只要你记住了,以后在使用中,那感觉是一样的。曾有位比我约大一旬的文改老先生,对五笔字型仍在咕咕嘻嘻地说,要记130个部首偏旁的键位是如何困难等等,我实在是不好意思说请他不妨亲自试一试的话。可是,现在我却要请陈先生不妨试一试再来发言好不好?看键位记忆究竟有多难,否则怎么能规定及格水平每分钟是120个汉字呢?又怎样能进行"盲打"?我在一年多使用五笔字型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相对的低速度,完全不是因为五笔字型的被称作复杂的拆字规则,键位记忆的问题,而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经过了简化字的改来改去,平时又使用-些信手字和繁体字,所以经常会记不起标准的简化字怎么写。例如:""字,我就经过"双人木""三小""一米"三种来的写法,明显的""竟被改得面目全非了等等,这是一,我多半是边思考边输入,也边修改,此其二。最后,究竟是年老了,运动神绝有些退化了,手指不太听脑子的指挥了。如此而已。我想我的这点经验已经足够否定陈先生对汉字形码的否定而有余了。

形码的难学被陈先生强调到极致,甚至不惜歪曲人们学习习得性技能的一般性规律来加以夸大。陈文中说:低重码方案(实指形码——如五笔字型)需要专门学习、记忆、训练才能掌握,稍一不用还会忘记。这里首先一个问题是什么样的方案是不用学习的?陈先生是不是认为,只要是对着计算机键盘的ABCD上手就可拟捅出汉字来了?如果陈先生认为如此,那么这也是电脑操作和汉字输入的一种神话。事实上,要用电脑打出汉字来,先要学会DOS系统,这已是我上文说过的,就是陈先生实际上钟情的音码也还有个键位指法的学习和熟练过程。至于说经过学习、记忆、训练才能掌握的习得性技能(即如形码)稍一不用还会忘记。这又是学习的一个神话! 既然是经过训练才掌握了的技能,如果稍一不用还会忘记,那不是太危险了吗? 好在,经过训练掌握习得性技能的经验,我们人人都有过,而且,中国人也不是得了健忘症。比如说:缝纫、编织、财会、算盘、汽车驾驶和车、钳、铆、焊等技术,以至像外科手术这样的大技能,是不是都是一不用还会忘记?习得性技能,多年不用生疏起来是难免的,但稍一不用还会忘记则无此可能!就说汉语拼音吧,中、小学生花了那末大力气进行学习,考入大学之后,几年不用,除了说标准普通话的人外,至少四声又会时时掌握不住了。但是,学会了的技能;经过一个较长时期不用后,再有一个很短期的自我复习,又会熟练起来,这才是常人的普遍规律。至于说几年不用经常不用电脑,这与汉字编码的难易,是完全扯不到一起来的,更与计算机的推广使用风马牛不相及!

陈先生还对日本的汉字输入所取得的成就,钦羡之情溢于言表。我倒不是因为经过抗战对日本侵害中国怀恨于心,所以存有成见。但日本的汉字输入,早就不是什么问题,根本就不是像陈先生说的:

十几年前,日文中的汉字同样是困扰日本的难题。当时,日本的局面和我们很相像,人们发明了几百种输入方案,……当时推出的日文(此处,陈先生脱漏了汉字两字,这是很大的错误。下同)形玛输入法,虽然具有重码少,速度较快的优点,但折字复杂,干扰思维,难学难记,脱离日文(汉字)教学,因此也造就了计算机的专业录入员。……当时的日文(汉字)拼音码虽然重码多,是我国汉字音码的8倍,但具有简单易学、与教学一致等优点,因此也占有一席之地。后来,一种叫做假名汉字变换的输入法问世。它采用拼音输入,用完善的电脑软件解决音码的重码题,易学好用。到80年代中期,假名汉字变换输入法得到彻底推广,其它输入方案几乎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作为一种专门职业,计算机录入员在日本也浙渐消失。

我所以要全文大段照录陈先生这一部分原文,实在是因为陈先生的这它段历史和现状的描述是太精彩了,精彩到连日本人都会大吃一惊,不知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一篇克里空的记实报道。其实陈先生这一段指桑骂槐,借吹捧日本的汉字编码,以打击我国形码优势的杜撰历史故事,只好用来哄哄刊登陈先生大文,而又丁点日文都不懂的编辑先生们。因为,稍懂日文的人都知道,日文汉字的读音本来就有两种读法,即音读和训读。汉字音读基本上是按中文的译音,而训读侧是日本该字义原有的读音。汉字音读的同音字很多。陈先生文中所说的8倍,其实也只是简单计算出来的,并不是实际每个同音字真是汉字的8倍。这个计算方法就是:汉字国标GB一、二级字库共有汉字7000多字,而日文"常用汉字"只有1945个,这就是第一个四倍(其实,这个四倍也被陈先生算反了)。其次,日文汉字的音读又不分四声,这就是第二个四倍。所以说穿了这8倍就是这样简单算出来的!但是,相反日文汉字的训读却很少同音字,因此,按日文的训读假名输入汉字,就不会出现多少重码(极少数没有训读的字仍按音读就是了)所以,被陈先生吹得活龙活现的假名汉字变换输入法是一开始就有的!它只是按日文汉字的训读假名输入汉字就是了。至于陈先生说:日本的电脑编码专家从按汉字的音读假名输入汉字,改成用训读假名输入汉字,居然也要经过十几年,和摆脱了形码的困扰才得以问世,这真是不着边际的天方夜谭! 除非他们都是白痴!而且,日文假名是音节文字,比字母文字在拼写上要节省一些,每个汉字按假名输入的码值和形码的码值基本上一样,(如不带送假名可能还少一些)也就更无需去使用或发明什么形码了。还有,陈先生也是吹得忘乎所以,说漏了嘴,说句大俗话叫吹牛皮没捡好日子。十几年前的当时连中国台海两岸的形码都还没有发明,日本却舍近求远地发明了多种形码。这也是信口开河开出的奇谭!此外,我说陈先生指桑骂槐,是因为陈先生完全是拿着中国的事当日本的事来说的,而且,说得离了谱。他为我们树立的榜样,谆谆教我们学习的话,听来只会让懂日文的人肉麻。尽管这很迎合某些人的只要见是洋玩艺,就值得刊登、就值得五体投地、就值得另眼相看的口味,却不问它是不是冒牌货。这里还有一个证明,日文是音节文字,假名的读音与口语完全一致。同时,日本又并不像中国一样有千差万别的方言和方音。更没有一个需要通过拼音四声教学,学习的与方言、方音有很大差别的普通话。因此,日文的教学完全不需要像中国汉字的教学用那末多的时间在拼音教学上。日文的汉字在教科书里也都加注了假名,见字就可以读出音来。相反,日文的汉字教学倒是比中国更注重字形的分析。所以,陈先生说日本的汉字音码具有与教学一致的优点,这又是把中国的事搬到日本去了。最后一点,陈先生说:它采用拼音输入,用完善的电脑软件解决音码的重码问题。这又是自相矛盾到极点了。说了大半天汉字编码的事,忽然又说用完善的电脑软件就解决了音码的重码问题。那又何必在编码上千方百计地研究解决重码呢?又何劳陈先生洋洋洒洒写这一篇文章呢?汉字音码的重码问题是只能在编码这一个技术层次上解决。否则,我们不是也可以研究一种完善的软件早就把音码的重码问题解决了吗?说到底,陈先生编造的这一大段日本汉字编码的历史,最后连他自己也无法自圆其说了。日文输入的难题根本不在汉字,这我在上文已说过。日文电脑输入的难题完全在于日本文字本身。日文既不是全用汉字,更与西方用字母拼写的文字不搭界。日本有假名(50个加一个拨音)51个。若使用键盘法转入,就要完全变换世界通用键盘的键位。另有半浊音、浊音、拗音和促音。这都要配合功能或转换键加以解决。而且,日文又是汉字与假名夹用的文字,只这三种输入的随时不断切换(即英/数,日文,汉字),加上大小键盘键位的变换就够受的了。(如果将日文的假名全用编码输入,那假名的码值就太长了;输入速度会大大减慢。而且,它不像中文,不能拆分或再拼写。如用数字代替也不好记忆。这才是日文的两难处境,即假名是用改换键盘键位法输入,还是用编码法输入。)此外,日文的外来语很多,而这些外来语都要用片假名书写,外来语的音译假名又多很长。若用键盘法输入又非使用上挡键锁定不可。所以,锁定再解锁,这又很麻烦。这样看来,日文的汉字的假名输入虽不太慢于汉字的形码,但加上上述那一大堆麻烦,再加日文除助词外,尤其如动词有时除汉字外,还大多拖下个长长的假名尾巴。所以,从总体上看,日文的输入速虞是远远无法和中文的形码相比的。至于陈先生说日本录入员只是因为日文输入中,将其中少量的汉字由形冯改为假名拼音输入法,就造成了日文录入人员的失业或减少,这显然也不是事实!在这里陈先生是把日文等同于,日文汉字?了。所以,编谎也没有编圆。现在,日本的一般的日文文字录入员之所以减少(不是完全失业)主要是因为日本上至高官下至小学生,使用电脑已属于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和电脑普及率很高的缘故。所以,就是这点信息大约也足够拆穿陈先生写实报道的西洋景了罢?

被陈先生视为代表了汉字编码发展方向的智能处理重码方案,其实也就是以各种输入法为基础的整词汉字输入法。它还是要有以各种输入法为基础。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各种编码法的基本特性。它只是在各种编码法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各种编码的汉字输入速度罢了。但是,这种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就是因为汉字的构词和组词能力是太强了。让我举例来说,(中文大辞典)共收多字合成词35万条,其中,由7000多常用字组成的多字合成词就约有30万。这还不算许许多多不上字典的任意组成的合意词或组词。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情况,词库再大也无法容纳得下这全部词组,而且即使容纳得下,调用和查找也很困难。例如,五笔字型加联想的这种输入法。有时在提示行里显示的相关词,往往不是输入者想要的,而输入者想要的提示行里却又偏偏没有。不过,现在的汉字电脑输入软件都附带有造词功能,这会根据使用者的不同情况,自编一些常用词存入字库以备调用。当然,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若以为智能处理是万能的,可以完全解决或基本上解决音码的重码问题,这也是不切实际之谈。我这里不妨举陈先生文中所列举过的,台湾的倚天忘形输入法为例,看看这类方法的奥妙。这种方法是用黎锦熙先生的注音字母,加四声符号,逐个拼写所要输入的汉字。然后,一组成词或一句话就会自动调整前面的同音字首字,到所要的字上面去。例如:要输入青年守则四个字,先输入,结果提示行出现青的同音首字,再输入,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将前面原来的改为。接着继续输入可是提示行又出现的同音首字,然后,继续输入刚好是的同音首字,于是系统又自动将前面的字调整为字。至此,青年守则的输入就完成了,接着赶快存盘。该法规定每46字就要存盘,暂时输入的字就从提示行转入大屏幕。该法称她的内建词库有五万组词组。但是我在前节说过,汉字的组词功能非常强,所以五万固定词组是不够用的,因此,输入就常常出错。如输入大家一齐来唱歌,就会出现大家一奇莱唱歌,结果只好把光标调到错宇下,用全拼法在40多,同音同调字中选出字,在l0个同音同调字中选出字加以改正。于是这句话的输入就完成了。这就是忘形法的大要。这类智能方案的情况也都大致如此。读者完全可以看出其输入速度和麻烦复杂,也是够受的。它比全拼法好一点的是,减少了部分字挑选重码的时间。不过,这里我还要罗嗦两句。这种输入法的前景在台湾并不看好,因为台湾的中小学并没有像我们这里这样花大力气教拼音。所以,不管是省籍还是外省籍的人,大都掌握不住四声,使用不带四声的全拼音输入法就太辛苦了。所以,倚天公司才跑到大陆来找市场。但是,这里又遇到另外一个问题,国音字母共有40个,大陆人使用忘形法,原来的键位就全乱了套啦!我这里毫无砸台商生意之意,倒是愿他们大开财源。我前面已经说了忘形码的优点(只是相对而言),另外,说出国音字母的缺点也算是一种建议吧!那么,改成汉语拼音就是了。当然,字库的容量只怕也会随之减少,因为,26N次方,当然要大大小于40N次方了。

在陈先生的文章中,最令有些人畏怯的,就是那好像是极具说服力的统计数字。请看:陈文所列的统计1994年底上海市举行了一次9万人参加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参加这次考核的人员可以说是上海市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所有参加汉字输入考核的人中,有97%的人使用的是五花八门的拼音码,3%的人使用的是五笔字型多么不可怀疑的证据!但是,老实说记者和社会学家在使用统计数字上却是亲密的同行。像陈先生使用这样一个大的整群抽样只用三个数字就想证明一个结论,这在统计学看来实在是太危险了!既没有使用者的分类情况,又不说明考核的目的,更没有考核的标准,以及它们与使用汉字编码或考核情况的交叉分析,这能说明个什么呢?为了让更多的读者看懂,我想说得通俗点。不久前我到巷口的邮电所办理电话费预交手续,一位小姐为我用她身前的一台电脑打印了一张新存折。我看到她在提示行里,不断翻页,就知道她用的是不带四声全拼音。我问她为什么不怕麻烦?她说四声早忘了,而且只有开户时,才用中文打个名字,平时记帐时光用数字和拉丁字母就够了。原来如此!那么我现在就根据这一个个案调查提出一个假定,假定上海这次参加电脑考核中,97%的人都是不用汉字输入或很少使用汉字输入的电脑应用者,而只有3%的人才是主要使用或经常使用汉字输入的电脑使用者。那末,陈先生的统计数字一下子就否定了他的论证。这也就是说凡是主要使用或经常使用汉字输入的电脑使用者百分之百都选择了形码。那么,陈先生你能提出有力的数据推翻我的假定吗?至少在你的文章里是没有的!同时,我们是应该根据主要使用汉字输人或经常使用汉字的人的选择、作出我们汉字编码主要方向的决策,还是相反?这是我对陈先生的统计数字的第一个论难。其次,现在各地的职业电脑短训班,大都以培养形码的汉字输入为主。相反,电脑专业的学生甚至不学汉字输入,只学各种高级算法语言如BASC语言,C语言等等,就是大学理、工科学生的计算机课一般也不学习汉字输入。那末,我们不妨再提出一个假定,假定这次考核中规定,凡是每分钟输入5个汉字,则算是达到汉字输入入门水平,每分钟键入80个汉字才达及格水平。而结果只有3%的人达到及格水平。这样一来要想达到及格的汉字输入水平就只有学习使用形码了!陈先生你能提出数据反驳我的假定吗?至少在你的文章里是找不到的!如果,你提不出更进一步的数据,或者实际数据与我的假定相近,按逻辑推论的原则我的假定就应该成立!陈先生:我们使用统计数字主要是真实地反映客观情况,不是抓来为某种理论当垫背的。过去几十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教训可是太多了!可不慎哉!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是衡量计算机性能的一项最主要的指标。自从第三代计算机出现以来,微机或称电脑的发展从80086286386486,以至到586(p5),其主要性能的改变就是运算速度的提高。汉字编码发展方向的首选目标,也应该和计算机的发展方向一致,是速度!但是,陈先生的主张却完全与此相反!他说:我国的汉字编码研究从整体上未能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许多编码方案仍在致力于用降低重码率来获取输入的高速度。那么,这里我们不妨假如一下,假如有一种汉字输入法,需要三个月才能学会(目前还没有这么难学的汉字输入法),而它的速度却是一般汉字输入法速度的三一四倍,就我来说以及像我这样舞文弄墨的人,甚至包括常常使用汉字输入法的人,那么,我相信我们的选择,大都会宁肯花它三个月,而获得终生享用不尽的三一四倍的工作高效率。否则,除非我是偶一使用汉字录入的人,或者我有的是花费不完的时间。而且,陈先生还说:音码中全拼音码是最原始的……由此可见好学易记,对于计算机操作者来讲是一个非常诱人的优点。我看了这一句话,实在有点不明白这样的操作者,究竟是做什么的?如果这类的操作者是把汉字输入当游戏来玩,倒也无所谓,如果是用来做工作,那么,我国最好是少一些使用最先进的工具,却在以最落后的速度完成工作的游手好闲的大少爷更好些!如果我们的电脑汉字输入速度还没有手写的速度快,这样的汉字编码才对于真要用它来工作的人最少诱人的优点!

总上所述,我对于汉字编码的大方向,再次强调一下,首先是速度,主要也是速度!当然,在同样的速度下我也不反对易学。而且,就目前的情况看,我挑明了说;我指的是形码!,显然我们的计算机普及率是很低的。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由我们已经大大落后了。我们能不急起直追吗?感谢形码的发明者,为我们在文字的输入上,提供了三倍于世界上任何拼音文字的速度。这至少在计算机的文字输入领域,使我们具备了最有利的条件!(在计算机领域主要使用各种西方高级算法语言的人,或极少使用汉字输入的人则又当别论。)

最后,我想说一说汉字编码统一间题。现在的汉字编码方案固然很多,但实际上真正获得国家科技管理部门推荐推广的,而且能够形成市场的,充其量也不超过二十种。至于其余的只好任它自生自灭了。在音、音形或形音、形码三种编码中,各保留一、二种,把它们推向市场,付诸使用者的选择,因为,对汉字输入的要求和需要毕竟存在着极大的不同。就是目前使用的高级算法语言,也并没有统一成一种而是有许多种,而且各有所长以适应于不同的需要。倒是说到汉字编码的方向,正如我上面反复论证的,我还是钟情于速度和形码!写到这里一种悲凉之感,不禁袭上心头。一位(科技日报)的记者,写一篇论述汉字编码大方向的文章,其中说了不少电脑管理和汉字输入的外行话,甚至一般技能的学习规律也没弄清。就是这样一篇文章竞被专业性的期刊(计算机与通

信周刊)所刊登,最后又被全国唯一大型文摘期刊所选用。汉字编码的误区在哪里?依我的陋见:误区就在这里!

注释:

1·(教你如何使用计算机)梅晓舟等若,中国建材出版社933

2·以下所引有关"倚天忘形输入法"的描述及举例,均引自《快快乐乐用倚天3X》一书,李淑玲等著,台湾松岗版9413章。

汉字的奥秘

井田汉字,独一无二的汉字结体构形理论,科学地解决数码时代汉字所面临的问题。

湘ICP备05008125  语言文字网  2003-2013©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湖南(湘潭市工贸中专学校)  电话:0731-5257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