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专家教师质疑汉语新词语:语文教学不应赶时髦

[日期:2007-08-21]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王蔚 [字体: ]
教育部公布的171条汉语新词语中,有些连语文教师也不解其意。资深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王光祖教授认为,应当提倡中学生使用符合语法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规范词语。


许丽/画(来源:海南日报)

    写作文最好不用“新兴词语”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叫“擒人节”,什么叫 “白奴”,“海绵路”“寒促”“啃椅族”“公司驻虫”各指什么,你能准确回答吗?这些可不是错词错句,而是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汉语新词语。上海晋元中学语文教师霍咏蕾说,新公布的171条新词语中,有近八成她不明白词意。

    近日,在语文教育界采访时,记者听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提出,语文教师要主动学习和掌握最新的词语,跟上语言变化的步伐;也有人认为,语文教学不能赶时髦,不能提倡中小学生大量使用这些不好懂的“新兴词语”。

    传承价值不大

    上周,教育部、国家语委联合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一出炉,就引来了各种议论。此次公布的新词语大多是网络上的热词,有的掺杂了英语字母,如“M型社会”,有的是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的组合,如“2时歇业令”、“7时代”等。

    已经有专家对此表示警觉,认为很多新词汇是过眼烟云,如“裸替”、“职粉”等词语来自娱乐圈的负面新闻,作为书面词语根本没有沉淀和传承的价值,更不值得政府部门向全社会公布。

    有待时间检验

    记者注意到,这171条新词语是以《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的形式公布的,只是民间用语原貌的客观再现。上海育才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强说,由于这些新词语既不是教育部以 “行政令”形式公布的,也没有被现代汉语词典收录,因此它们还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与筛选,目前来说并不具有引导大众使用的性质,更谈不上非要中小学生掌握和使用,但语文教师应当了解词语从无序到规范的变化脉络。

    提倡规范用词

    正在备新学期语文课的霍老师说,这些天来,她的额外“任务”是熟悉这些新词语,万一将来学生在作文中用了这些词,而自己却全然不知,就很被动了。但在日常教学中,她会提醒学生尽量使用规范和优美的词语。华东师大中文系教授、资深高考语文阅卷专家王光祖教授说,应当提倡中学生使用符合语法习惯或约定俗成的规范词语,如果在作文中故意大量卖弄网络语言或“新兴词语”,形成一种怪异文风,就会影响到考试得分。(王蔚)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急于公布汉语新词容易产生误

下一篇:把语言看作资源 就会珍惜它、爱护它 利用它、开发它
相关文章       教育部171条新造词汇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