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陈明然:蜀道行

[日期:2007-08-15] 来源:《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十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陈明然 [字体: ]

——忆《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的出版和第八次研讨会

作者在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上

作者在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上
作关于《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编辑出版情况的发言

  把台风中飘摇的家扔给妻一人,冒雨赶到车站,登上开往金华的5114次列车,开始了2005年夏的蜀道之行。

  第八次汉字书同文学术研讨会移到成都举行,路程比原定举行地上海要远差不多四倍,费用自然也是见涨。本不想去;但是,八研会上将正式发行《汉字书同文研究》第6辑,而且按照惯例,主编要在开幕式上向会议汇报编辑出版经过,作为第6辑的主编之一,这趟旅行也就不可或免了。

  行前,胜鸿先生来电话说,他作为会议的主要召集人,会上“亮相”的次数已经够多了,不能一个人独占风景,一定要我担当向会议汇报第6辑编辑出版经过的任务。于是,抓紧列车上的时间,梳理一下发言的内容。

  思绪回到了04年的七研会……。

  七研会期间,胜鸿先生和我有个约定:第6辑一定要突出“书同文”主题;文字上要力争做到“零差错”。为了保证论文集的质量,又请了编委会副主委沈克成先生帮助审稿。沈先生审稿很严,本来就不多的文稿,一经他手,所剩就无几了。于是就遇到了出书的第一个难题——稿源不足。我打电话和胜鸿先生商量。胜鸿先生说:宁精勿滥,书脊上能印字即可。然而就是这“书脊上能印字”的厚度,初选稿数也还不够。我们想了两个办法:一是由胜鸿先生出面向各编委和沙龙中几位高校教授约稿;我则上网“淘”稿。丛书编委,西北大学文学院林允富教授应约发来了《汉字研究和汉语研究》一稿;沈克成先生写了《汉字简繁转换方法新探》;华东师大的徐莉莉教授也推荐了几篇研究生的论文,只可惜晚了几天,赶不上书稿付印了。我从网上下载了暨南大学郭熙教授的《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加拿大华人李牧先生的《两岸汉字字形的比较与分析》、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周清海和萧国政两位教授的《新加坡华语词的词形选择、词义选择和词用选择》、周清海教授和李临定教授的《华语、普通话词汇比较》等文章,并传给周、沈二位征求意见。要刊印下载的文章,还有一个著作权及版权问题,于是又想法和作者及原发表刊物或网站联系。郭熙教授和李牧先生很顺利就联系上了。二位都很支持,郭教授还亲自出面和原发表刊物北京《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联系。编辑部也很支持,出具了书面授权书,直接寄到了我处。还有原已收到的上海师范大学徐时仪教授的《汉语拼音化和汉字改革的反思》,在《语言文字周报》上刊登过。徐教授也很周到,跟《语言文字周报》编辑部办了书面授权书寄来。遗憾的是,虽然几经努力,却联系不上周清海、萧国政和李临定三位教授,他们的两编文章就只好割爱了。另外,赖国容和蔡雪雯的文章,原来是各人分别写的两篇,考虑部分内容有重复,两位作者又是同学,就同他们联系商量,建议合写为一篇。二位也很合作。

  “旅客们,前方到站是金华站。请在金华下车的旅客准备下车。”列车广播打断了思绪,于是收拾行李,下车,再换乘经金华开往成都的K351次列车。温州买的联票只有硬座,上车时已是将近7月19日的晚上10点了,得先想办法补张卧铺票,于是到补票处排队等着。一直等到南昌,才补上票。找到铺位,抓紧睡觉。

  第二天早晨醒来,洗漱,吃饭,完了在车窗边坐下,重新拾起中断了的思绪。

  那是2004年9月30日晚,我和沈克成先生赶到火车站,因为周胜鸿先生从上海坐火车来温州,列车即将到站。

  周先生到温州后,我们三人利用国庆长假,一起商议第6辑的编辑事宜,对手头的文稿进行筛选,拟出了《初选目录》,并据此向香港鹭达文化出版公司申请书号。

  编辑过程中,自然免不了要对来稿做些改动。起初,我顾虑重重:作者们大都是知名的学者、专家、教授,自己是不是太自不量力了?然而,这种顾虑,很快就被作者们谦虚严谨的治学态度打消了。徐时仪教授、郭熙教授、北京人民大学的李禄兴副教授、台湾铭传大学的副教授王敏東博士、深圳大学副教授张林涛博士及其他作者等,个个虚怀若谷,使我十分感动。收入论文集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经过和作者的多次商榷修改后才最后定稿。在整个编辑过程中,不仅从各位作者的文章中学到了许多知识;还从他们身上学到了不少做人的道理和治学的方法。

  用过午餐,午睡。起床后继续回忆。

  书稿编得差不多了,印刷就提上了议事日程。请印刷厂印刷,就要付印刷费,可是胜鸿先生手头还只有三千元。于是经费问题又成了第二个大难题。踌躇再三,周先生决定出面向香港中国语文学会求助。香港中国语文学会及会长姚德懷先生是书同文研究学术沙龙的老朋友,从《词库建设通讯》发表《汉字书同文研究会筹备简章》起,就一直关心和支持书同文沙龙的活动,曾多次给予无私的帮助。这次,又是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解决了贰仟元港币的出版经费。合计约伍仟元的经费,作如何安排来完成这一辑的出版任务呢?第一项措施是减少印数,把印数降到500册。这个印数,如果找大厂,要么印价高出预算,要么不愿承印;所以第二项措施是联系小厂印刷。为了把排版费压下来,我向厂家承诺交给他们基本完成排版的电子稿。这样一来,我们自己就要增加许多工作量,我自嘲为“以时间换金钱”。第三道难题是技术。小厂技术力量薄弱,排版人员不认识繁体字和异体字,更无法处理自造字。我就先把所有自造字做成图片文件编排到文本中,再交给印刷厂;至于繁体字和异体字,只好“喧宾夺主”,自己直接坐到了印刷厂的工作台上了。

  呵呵,成都真是挺远的,还得过一夜呢!先睡觉,余下的明天再说。

  20日,列车将于13点零4分到站,这天早上得把发言内容整理完成。

  接下来,就是校对了。电脑排版,是当今印刷界最先进的排版技术了,可是也有麻烦。明明初校时是对的字,二校时不知怎么又错了。反反复复,经过三次校对,总算可以付印了。又过了几天,成书出来。翻开样书一看,大吃一惊!怎么有错页呢?连忙赶到印刷厂,向厂方反映。这时,已不相信厂方人员的责任心了,自己拆开已经打好的包,逐本逐本地,逐页逐页地检查。还好,并不是全部成书都存在错页问题,是配帖时有一组配错造成的,最后查清有30本。厂方自知理亏,连忙安排返工。完了,自然是结算、提书、托运。

  停车时的惯性冲击,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成都到了。

  胜鸿先生已在出站口相迎。我们先到了位于高笋塘红旗巷3号的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成都办事处。邓家筠主任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先向周、邓两位通报了第6辑出版过程中的若干细节,把几篇文友发到我处的论文转交给胜鸿先生。吃过晚餐,胜鸿先生陪我去预定的会议住宿处——位于茶店子北街17号的富余招待所,顺便把几包要在会议上正式发行的第6辑带过去。开好房间,我又跟周先生去金池渔庄察看会场。分手时约好第二天早上九时在金池渔庄开预备会议。

  在富余招待所住了一夜,觉得很不方便:房间不带卫生间,去浴室不但要下楼,还得穿过一个院子。服务也差。第二天早上去金池渔庄开会,路过茶店子路53号仪兴招待所门口,就顺便进去看了看,发现这个招待所比富余招待所要理想些。同样每天每床20元的房间,仪兴的带卫生间,而富余的不带卫生间;况且仪兴比富余离会场更近。心里就想好在预备会上建议更换住宿地。

  上午九点,会务会议准时开始。参加会议的有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周胜鸿、史料馆成都办事处邓家筠、烟台大学国际汉字文化研究所陆广峰、四川石油管理局的王瑜珊和曾祥凤,加上我共6人。会议讨论决定了八研会议程、会场布置、复印店定点等事项。会议接受了我的建议,把住宿地改在仪兴招待所;另外,由于会议邀请书上注明的报到处暨大专院校和海外人士的住宿地,位于茶店子正街132号的安蓉大酒店被举办教研活动的上海外国语大学包去了所有房间,又由邓老师重新择定金牛坝路9号金牛山庄为大专院校和海外人士住宿地,会议报到处则改在仪兴招待所。考虑到与会人士不知道报到和住宿地点的改变,会上又专门讨论了接机接站事宜,并明确了分工。

  单从住宿地点被公费会议举办单位轻而易举地挤掉这一点,我们民间沙龙的难处就可略见一斑;更何况八研会是在西部举行的第一次书同文学术研讨会。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邓家筠老师在会议的筹备方面花了多少精力,做了多少工作,便可想而知了。

  23日和24日两天,与会人士报到。

  23日上午8时10分,从山东济南来的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焦冬梅和她的先生,空军中校史延月及8岁的女儿史兆阳,坐青岛至成都的K205次列车抵蓉,并由王瑜珊女士接站迎至招待所。

  辽宁丹东陈家骥老先生的代表陈东源先生[1]、陈泰女士[2]及她的学生赵秀敏女士三人,原定乘坐沈阳至成都的K588次列车于23日13时50分到达,会务组也安排了曾祥凤女士接站;但由于列车在中途遇到铁路塌方,绕道而行,整整晚点了12个小时。陈东源先生从车上给周先生打来电话,告知不要接站了。周先生遂拨电话把已到车站的曾女士召回。到24日凌晨1点多钟,陈东源一行三人才找到仪兴招待所。

  24日晚21时15分,台湾铭传大学副教授王敏東博士从日本大坂坐飞机经香港抵蓉,与稍早从新加波乘机到达的丈夫李先生在成都机场会合。周先生和邓老师二位接他们夫妇至金牛山庄2323房住下。

  湖北黄冈的董正高先生是25日到的,就带着行李径直到了会场。

  山东烟台的陆广峰先生因为要出席预备会,于21日抵蓉。

  上海财经学院彭嘉强教授于23日抵蓉,24日赴仪兴招待所报到。

  成都本地及周边地区人士均于25日会议开幕当天直接至会场报到。

  25日早上九时,八研会如期准时开幕。参加会议的共有33人。成都电视台派出记者到现场对开幕式作了录像报道。

  会场设在茶店子北街金府路1号金池渔庄桂花厅。这是一幢民族风格,土木结构的建筑。厅内木柱石础,藤椅圆几,用来开汉字书同文的研讨会,倒是十分合适。会场后墙上挂上了周先生从上海史料馆带来的宣传图片。开会前,休会时,不少初次与会的人士都在图片展前驻足良久,认真观看。

  第一项议程自然是致开幕词。开幕词由胜鸿先生宣读。后来从网上看到,这篇开幕词,竟然被和李先念同志一九八二年九月十一日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词》、江泽民同志一九九九年十二月二日在《维也纳公约》缔约方大会第五次会议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缔约方大会的《第十一次会议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及其他一些文章一起,发布在“论文范文考试交流社区”上。这很让我为胜鸿先生骄傲了一把。

  会议的其他议程进行得也很顺利。会上宣读的几篇论文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讨论自然也十分热烈。

  会后,我们几个非四川籍的人士结伴旅游。武侯祠的风云;杜甫草堂的茅屋;青羊宫的哲理;望江楼的凄怨;青城山的深幽;都江堰的恩泽;乐山大佛的艰巨;三苏祠的家学;无不给人以启迪,引思绪之万千!

  回温的路上,望着车窗外层层叠叠的山峦,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如今,这“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不早已是通途了么?民间汉字书同文研究道路上的困难,也定能够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之下被扫除一空的!

 

 

陈明然,《汉字书同文研究》丛书编委。

联系方法:E-mail:wzcmr@mail.wzptt.zj.cn



[1] 陈东源先生为陈家骥先生之子。

[2] 陈泰女士为陈家骥先生之女,陈东源的姐姐。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李牧:我的汉字书同文研究

下一篇:《汉字书同文四地民间方案》项目建议书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