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金文的制造过程

[日期:2013-02-21]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佚名 [字体: ]

金文的製造過程

殷周金文被鑄在青銅器的內側,但是怎樣在鑄模上刻印上金文仍然未能確定。根據在工場遺址所發現的大量模具所推斷,青銅器的製造方法如下:
利用粘土做一個與製成品大小相若的土胚(模型)。
另外再用粘土包裹著模型,待乾透後切開外層的粘土,作為外模。
將模型削去外層,作為內模。
在內模刻上圖案文字。
組合起外模和內模,並在之間放入銅片作為間隔空隙以待注入銅液。
將已溶化的銅注入。
將模冷卻打破,取出青銅器。
 
毛公鼎內之銘文是凹下的但是,怎樣在內模上加上文字圖案等,仍然是一個謎。由於在青銅器內側的金文是凹入去的,因此在內模上的文字應該是凸出來的。加上這些凸出來文字的技法,有各種不同的假設:
將溶成泥狀的粘土,逐漸貼上。
此為清朝金石學權威阮元提出的假設,但沒有實証實驗
在內模貼上薄粘土,再削去多餘部份。
這是民國以前被提出的假設。工序中必然會在內模上造成痕跡,而青銅器上亦必然有之,然實際上並沒有。
先在木片或龜甲上刻上文字,用粘土填滿後,再將粘土移印至內模上。
經實驗証明這個方法可行,但是沒有發現相關的物証,因此仍只可當作假設。
概論:除甲骨文外,在殷代的一種重要文字是金文。它的名稱也是由書刻的原料而來。
  關於金文的起源,傳統的說法是:起於商代,盛行於周代,是由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文字。1987年公布的新說法則是:一向被認為出現于甲骨文之後的金文,實際上早在甲骨文之前就已存在。
  金文是鑄刻在青銅器的鍾或鼎上的一種文字。鍾多是樂器,鼎多為禮器。例如九鼎則為傳國重器,王都所億即鼎之所在,故稱定都為「定鼎」。鑄刻上面的文字,多為記事或表彰功德的內容。這種銘文,有的是凹下的陰文,有的是凸出的陽文。前者稱為「款」,是「刻」的意思;後者稱為「識」,是「記」的意思。所以金文也可統稱為「鐘鼎款識」。以後書法「款識」或「款式」的名稱即由此演化而來。
  周繼殷,統治天下達800年之久,所以金文的形體是隨著時代而有所發展的。
  殷代的金文和甲骨文相似,因是金屬鑄成的字,所以筆畫較甲骨文祖圓,形體也略較方正,行款一般是自上而下,自右而左:
  周初主文,從筆畫到結字,都與殷商甲骨文,金文接近。
  例如,從有代表性的西周時的《大盂鼎》銘文(西周初期青鐧器,高約1米,重153.5公斤,銘文19行,291字,記載周康王策命其臣盂,以及對盂的賞賜)可看出這時期金文的特點,即筆畫往往首尾尖細,中腹肥重;字形大小、斜正不一,多具變化,風格尚似甲骨文。
  西周自昭王以後,金文逐漸進入成熟階段,出現了各個王政時期的代表作品。現以西周恭王(也有寫成共王的)時期(公元前946一前935年)《牆盤》銘文為例,可看出西周中期金文特點。盤,是盛行於商周時期的一種青銅器盥洗用具,上面多鑄有銘丈。《牆盤》銘文,1977年春出土于陝西省扶風縣境內。銘分兩段,前段稱頌西周六世先王及時王的業績,後段列史牆家史,銘為史牆手筆。
  這種銘文已具有下列特點:(1)筆畫圓勻,起筆、收筆、轉筆多為圓筆。這為以後篆書用筆打下了基礎。(2)字的結構比周初金文更加緊密、平穩。字形也比較有規律性,也為以後的文字統一奠定了基礎。(3)章法上也比較講究字距行列。有的嚴整規矩,有的顯得疏朗開闊。
  金文,在筆法、結字、章法上都為書法的進一步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發展:最早的甲骨文隨著殷亡而消逝,金文起而代之,成為周代書體的主流,因鑄刻於鐘鼎之上,有時也稱為鐘鼎文。據考察,商代銅器上便刻有近似圖畫之金文;其後繼續演進,至商末之金文亦與甲骨文一致。此種金文至周代而鼎盛,緒延至秦漢。但商代器物和銘文皆少,秦漢以已至末流,所以應算周代為主流。
  據統計,金文約有三千零五字,其中可知有一千八百零四字,較甲骨文略多。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啟秦代小篆,流傳書跡多刻於鐘鼎之上,所以大體較甲骨文更能保存書寫原跡,具有古樸之風格。
  金文之全盛時期為周,周以平王東遷分為西周及東周──西周趨於端整雄渾,造成金文之黃金時代;東周因列國割據而形成地域特色──所以分別介紹之。
  西周:
  西周承殷末書風,直到成王時方產生獨特的風格,書體雄渾典麗而壯觀;在昭穆之後,則變為嚴謹端正。
  學術文化之發展多少會受到社會及政治等因素的影響。西周前期,自武王克殷,至康王之世,由於天下統一,社會安定,加上周公制禮作樂,堪稱太平盛世,故書法家得以表現雄渾典麗之風格,內容亦有逐漸加長之勢,如大盂鼎即為此期最典型之傑作也。
  而至昭穆之後,書風漸變,筆畫由粗細相參而趨於均勻劃一;收筆與起筆亦由方圓不一,而變成圓筆;行款甚至演成方格之形式,書風極為嚴謹端正。端整典雅之頌鼎、典雅整贍之大克鼎及稍具早期之風之毛公鼎等,皆為此期之代表。
  東周:
  自平王東遷,周王室衰微,演變成列國紛爭之局面,由於諸侯自製銅器,書法因受其影響,呈現濃厚的地域色彩。列國銅器可概略分為東土、西土、南土、北土及中土五大系統;因北土、中土出土器物及銘文俱少,所以以東土、西土及南土為代表。
  東土系──勁直峭拔
  包括齊、魯、邾、莒、札、薛、滕諸國,以齊國為盛。其共同點為書體高長,筆劃變為直線,與西周之曲線筆劃異趣。齊陳曼簠之嚴整勁峭堪稱東土系之傑作。
  西土系──古樸雄渾
  西土系包括秦、晉、虞、虢諸國,以秦最盛,其書體近似小篆,有古樸雄渾之風。
  秦並六國,書法亦融合各地之風,遂產生較完美之書法,為秦代小篆奠定良基。南土系──柔美渾圓
  南土系包括楚、吳、越、徐等國,而以楚最盛,書法柔美渾圓。值得注意的是徐國之器『王孫遺者鍾』書風與齊器較近,章法縱橫整齊,端整之中又有流麗之風;可知列國之書仍相互影響,東土、西土之分,也非絕對界限,交流亦不可能循後人所定之界進行。
  秦代金文漸至末流,所存石刻書跡亦不多存。秦始皇一統天下後,一法度、衡石、丈石之業,皆刻或鑄于銅鐵之上,以頒行天下。其以曲線為主,間架平穩,整齊中寓變化,氣勢奔放,堪稱小篆之傑作,也為後代習小篆者提供了最可信之完整資料。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一千多个古骆越表意字符广西出土(图)

下一篇:怀化辰溪发现“大酉洞”摩崖石刻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