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通讯第58期-2009年6月

周有光:华夏文化的复兴

[日期:2011-03-28] 来源:彭泽润  作者: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字体: ]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通讯

ZHONGGUO YUWEN XIANDAIHUA XUEHUI TONGXUN

58期  2009年6月

 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秘书处编

秘书处:100011北京德胜门外大街4号C座606,
电话 (传真):010-58582206            邮箱:zgywxdhxh@126.com
———————————————————————————————————

 

华夏文化的复兴

周有光

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

大约5500年前开始,人类在世界各地开辟多处文化摇篮。彼此接触,互相模仿,逐步地融合成四个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以上三者合称东方文化,还有西欧文化,传到北美称西方文化。

各个地区传统文化中有普遍实用价值的部分,大家利用,在利用中改进和提高,大致从18世纪开始,不知不觉地渐渐发展成为不分地区的国际现代文化,到21世纪方始感觉文化也全球化了。从西欧传到北美的西方文化,发展民主较早、开创科技较快,成为国际现代文化的主流,被称“西化”。地区传统文化依旧存在,以多彩的地区特色丰富了单调的世界趋同化。

一次大战,俄罗斯惨败,退出战争,离开险象环生的“西化”,开辟理想的社会主义,建成苏联大帝国,一度有15个加盟共和国,7个附庸国,还有多个苏联模式的同盟国,可谓极一时之盛。谁知这是历史的误区,经过74年,自行黯然消失。

以儒学为中心的华夏文化是东亚传统文化的源头。清末接触西方,一败再败,面临被瓜分的危险,不得已而“学夷技以制夷”,开始谨慎的“西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919年“五四”运动,高举德先生和赛先生的旗帜,准备向国际现代文化前进。不久发生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国共内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向苏联一边倒,抛弃“西化”,全盘“苏化”。“文化大革命”之后,拨乱反正,停止阶级斗争,全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改革开放”,接受外包加工,2001年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世界工厂”,首先在经济方面不问姓社姓资,一步跨进国际现代文化。

华夏文化的复兴

“十年动乱”,全国人民发生精神休克状态,一度呆若木鸡,丧失了思考能力。后来慢慢清醒过来,恢复思考文化问题。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阿弥陀佛,无人再听。外来教条不合国情,强行灌输,激起反感。既不要传统文化,又不要现代文化,中国大地成为一片文化荒原。这时候,华夏传统自然复苏,儒学哲理记忆犹新,悄悄地填补了文化的真空。

儒学曾经为两千年封建专制服务,稳定社稷,功在竹帛。儒学不仅能为封建专制服务,也能为现代社会服务。儒学中有跨越时代的至理名言,只要去除封建性,发扬现代性,就能适合现代教育的需要。例如:反对迷信,重视现实;反对愚民,重视知识;反对暴力,重视和平。

 儒学历经磨难,屹立自如,这不是“以不变应万变”,而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秦始皇“焚书坑儒”,朱元璋把孟子逐出孔庙,四人帮批林批孔,污蔑孔子,秕糠儒术,这一切都未能动摇儒学。面对无理攻击,泰然处之;听到合理批评,欣然反省。真金不怕火,烧去杂质、更加真纯,扬弃糟粕、方显精华。孔子从容不迫,走出孔庙,步入现代社会,跟德先生和赛先生握手,封建儒学于是发展成为“现代儒学”。孔子,圣之时者也。儒学,学之时者也。

1984年成立中国孔子基金会。1986年出版《孔子研究》期刊。1998年出版《中国儒学百科全书》。四小龙(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起飞,都以儒学为文化背景。“与时俱进”、“和谐社会”,这些概念都取自儒学。中国在国外设立许多所“孔子学院”,传播汉语和华夏文化,学院取名于先师孔子。

2007年,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宣讲《论语》,爆出意想不到的视听热潮,媒体纷纷报道“于丹现象”。这是什么一回事?原来,群众需要实在的真理,贴近生活的真理,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真理。适应时代思潮,孔子显灵了,儒学再生了。

“宣讲论语”的前奏是“正说历史”。《百家讲坛》本来担心冷场,想不到热潮一个接着一个涌出。起初是2004年阎崇年“正说清史”;接着是2005年易中天“正说三国”;2006年于丹“宣讲论语”,从历史扩展到哲学。热潮一个比一个强烈,说明群众的知识渴望是何等真切。群众要求知道本国的真实历史,要求了解本国的传统哲学。文化寻根与小儿女找寻亲生母亲同样自然。失去“母亲文化”很久了,自发的理性追求当然特别强烈。

视听热潮,不是偶然现象,不是孤立现象,而是群众的文化觉醒,民族的精神重振。思想的催眠,逻辑的诡辩,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中国群众的心灵起飞是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个时代思潮,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于丹的《论语心得》请出孔子跟群众见面,受到热烈欢迎,使知识饥民吃到一碗文化甜粥,功德无量!关于宣讲内容,各有所见,可以从长讨论。

重要的是大家明白:复兴华夏文化,不是文化复古,而是文化更新,不是以传统文化代替现代文化,而是以传统文化辅助现代文化。根据现代需要,用科学方法,学习和实践古人的有益教诲。在复兴华夏文化的同时,向国际现代文化的康庄大道勇敢前进。这就是当前知识分子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2009-06-02新稿,时年104岁) 



[1] [2] [3] [4] [5] [6] [7] [8] [9..] [12] 下一页   
【内容导航】
第1页:周有光:华夏文化的复兴
第2页:马庆株:促进语言和语言学的发展——语言学概论的目的
第3页:彭泽润:汉语书面语口语化的曲折历程——纪念“白话文运动”90周年
第4页:许荣山:《南京!南京!》片头有损母语尊严
第5页:语言理论教学和研究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
第6页:《小作家报》成为我学会会报
第7页:两岸合编辞典,收词“求同存异”
第8页:聚焦汉字繁简之争
第9页:新会员名单
第10页:2006.10-2009.06交纳会费情况
第11页:《小作家报》约稿要求
第12页:彭泽润:“正体字、副体字”和“简体字、繁体字”


阅读:
录入:湘里伢子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通讯第57期-2009年3月

下一篇:通讯第59期-2009年9月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