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

胡伟:从台湾国语运动看大陆的普通话语言教学

[日期:2010-03-12] 来源:语言文字网  作者:胡伟 [字体: ]

【语言 教学

胡 伟:从台湾 国语 运动 看 大陆 的 普通话 语言 教学

 

1 引论

1895 日本 占领 台湾,到 19451025,日本 才把 台湾 归还 给 中国。经过 五十 年 的 同化 和 奴化,到 台湾 光复 的 时候,日语 早已 通行 台湾。“年轻 一辈 的 人,只 知 有 日语、日文,而不知 有 祖国 语文;六七十 岁 的 老人,虽然 会 说 闽南话 及 用‘孔子白’读书,但 仍 不 了解 方言 与 国语 的 关系。”“现在 台湾省 的 情形是:自 政府 机关、学校,以致 一般 社会,还 多 是 用 日本话。”(方 师铎:1965)语言 建设 成 了 当务之急。194642 台湾省 国语 推行 委员会 正式 成立,魏 建功 为 主任 委员,何 容 为 副主任 委员。他们 艰苦 工作,积极 推行,在1959年 基本 完成 了 这 场 声势浩大 的 国语 运动,实现 了 全省 大中小学 都 以国语 为 校园 语言,全省 各种 公共 活动 都 以 国语 为 交际 媒介。“只 用133个 月 时间,台湾 从 全省 都 不 懂 国语,变成中国 有 史 以来 第 一 个 普及 国语 的 省份。”(周 有光:1999

那 次 国语 运动 的 极大 成功 不能不 说 是 语言 教学 中 的 一 个 奇迹。相比 来 说,中国 大陆由于 汉语 共同语 推广 普及 比 台湾省 要 晚,而且 人口 多,分布 广泛,经济 发展 不 充分 又 不 平衡,所以 普及 共同语 到 现在 仍然 是 一个问题,多数 人 不能 很好 地 使用 普通话。本文 试图 从 学术 实践 方面 来 分析 光复 后 台湾 的 国语 运动 推广 方法,希望 为 大陆 的 民族语言 教学 总结 一些 经验 教训。

2 统一 国语

2.1 台湾省方面

2.1.1 公布“国音标准”

1946530,台湾省 国语 推行 委员会 编印《国语 标准 汇编》。台湾省行政 长官 陈仪 为 该 书 发布 了 公告。《国语 标准 汇编》是 在 当时 语言 使用 混乱 的 情况 下 发布 的 统一 语音 的 法令,是 台湾 光复后 推行 国语 的 最 重要 的“物质 遗产”。

2.1.2 分发国语 留声片

商务 印书馆 的“国语 留声片” 叫做 “国语 留声机片 课本”,由 赵 元任1921年 在 美国 发音,商务 印书馆 灌制。

2.1.3 举办国语 发音 示范 广播 讲座

从 光复 第二年 开始,台湾省 教育处 就 在 台湾 广播 电台 开播 了 读音 示范 节目。开始 播送 国语教材,配有 闽南语 翻译。每周 还 专门 播送 一次 国语 会话。

2.2 大陆方面

1955年,大陆 在 各 民族 语言 平等 的 思潮 中,“国语”改称“普通话”,全国 文字 改革 会议 规定 普通话“以 北京 语音 为 标准音”。对 北京 一 词 多 读 的“异读 词”进行 读音 规范化,订定 了“普通话异读 词 审音 表”,减少 了 一千 多 个“异读 词”和“同音 词”。

《中华 人民 共和国 国家 通用 语言 文字法》第二章 第十二条 明确 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 以 普通话为 基本 的 播音 用语。”

2.3 比较

海峡 两岸,在 统一 国语 这个 方面 的 措施 基本 一致,都是 先 确定 标准音,对 日常 用 词 进行读音 规范化,然后 再 利用 各种 媒介 手段 去 传播 这种 标准音。

3 利用 方言

3.1 台湾省方面

台湾 光复 后,政府 在 推行 国语 上 是 以 “消灭 日语、日文 ”为 主要 目标,方言 得以 恢复 使用,甚至借由 方言 恢复 来 学习 国语。

台湾省 国语 推行 委员会“为 实验 从 方言 学习 国语,于 三十五 年 十月 一 日,成立 示范 国语 推行所,派推行员 三 人,由 王委员 洁宇 任 所长,朱委员 兆祥 任 指导员。”(张 中行:1986)并且,编 印 了《从 台湾话 学习 国语》(1946)、《怎样 从 台湾话 学习 国语》(1946)等“台湾 国语 比较 练习 用书”(傅 振伦:1997)。

3.2 大陆方面

20世纪50年代 之 后 强调 了 研究 方言 应该 为 推广 普通话 和 汉语 规范化 服务。19562月 国务院 发布 的《关于 推广 普通话的 指示》提出:“为了 帮助 普通话 的 教学,中国 科学院 语言 研究所 应该 会同 教育部 和 高等 教育部,组织 各地 师范 学院 和 大学 语文系 的力量,在1956年 和1957年 完成 全国 每 一个 县 的 方言 的 初步 调查 工作。”同年,高教部 和 教育部向 各 省 发布 了《关于 汉语 方言 调查 普查 的 联合 指示》,对于“开设 课程、培训 骨干、调查 方言 和 编写 学习 普通话 手册”等 工作 做 了具体 部署(李荣:1957)。

3.3 比较

由于 历史 因素,光复 后 的 台湾 省 人民 基本上 只 知道 日语、日文,利用 方言 来 比较 学习 国语不能不 说 是 一 种 比较 好 的 方法。因为 在 台湾省 各种 方言 中 占 绝对 优势 的 闽南话 毕竟 还是 归属 于 汉语 的,他们 之间 总是 有千丝万缕 的 关系。而 大陆 汉语 方言 研究 着重于 考察 在 不同 的 历史 时期 方言 和 共同 语 的 不同 关系 以及 方言 与共 同 语 的 互动变化,总结 其中 的 规律,从而 制定 出 适当 的 语言 政策。

4 利用 注音 符号

4.1 台湾省方面

4.1.1 注音符号 在 学校

光复 后 台湾省 充分 利用“注音 符号 第一式”这套 工具 辅助 国语 教学,收到 令人欣喜 的 效果。“于19501951年间,以 本 省籍 一 年级 完全 不 懂 国语 的 儿童 为 对象,先 以 教 说话 及 注音 符号 3个月,发现 到 12周 后 即 能 听说 国语,也 发现 在 国民 学校 一 年级 学习 过 注音 符号 的 学生,在 识字 能力 上 比 未学者 高出 15%,默读 成绩 高出 28%,可见 注音 符号 教学法 之 成功。”(蔡明贤:2009

4.1.2 注音符号 在 社会

语会 创办 的《国语 日报》对 台湾 推行 国语 起了 很大 的 作用。《国语 日报》1948年 创刊,是 一 份 全部 用 注音 符号 注音 的 日报,宗旨 是“推行 国语,普及教育”。人们 读报,同时 就是 学习 国语。除了 发行 报纸 外,《国语 日报》还 编印 了 大量 语文 读物 和 语文 工具书。在 台湾 颇有影响 的《国语日报 字典》、《国语 日报 词典》和《国语 日报 外来语 词典》,都是 由 该 报 编写 的。

4.2 大陆方面

1958年 公布 了《汉语 拼音 方案》。1988年 公布 了《汉语 拼音 正 词法 基本 规则》,是 拼音 反应 现代 汉语 的 词汇规律。字典、词典 和 教科书 的 注音 都 采用 拼音,统一 了 全国 的 汉字 读音。从 小学 就 推行“注音 识字、提前 读写”的 教学 模式。1982年“国际 标准化 组织”采用 拼音 作为 拼写 汉语 的 国际 标准。拼音 成 了 中外文化 交流 的 桥梁。

4.3 比较

无论 是 台湾省 的 注音 符号,还是 大陆 的 拼音,都是 区别于 汉字 的 表音 符号 系统。显然,两岸都 看到 了 这类 系统 的 重大 价值,灵活 而 广泛 的 利用 他们 无疑 方便 了 民族 语言 教学 和 对外 汉语 教学 工作。

5 改 古文 为 白话文

5.1 台湾省方面

魏 建功 认为:“台湾 的 国语 运动 是 要 把‘言 文 一致’的 实效 表现 出来,而 使得‘新 文化 运动’的理想 也 得到 最后 胜利。国语 中间 有 与 台湾 相同 的 文法,所有 编辑 教科书 的 先生 是 应该 注意 发挥 的”,“在‘训练’用 白话文 写作 的过程 里,‘教 文法 是 最好 的 办法’”。(魏 建功:2001

光复 初期,台湾 省 编写 了《怎样 学习 国语 和 国文》(1946)、《实用 国语 文法》(1948)等 文法 教科书,并且,在 1919年 至 1920年 两年 之间,全国 大、小学生 刊物 共 400 多种,全 是 用 白话文 写 的。这些措施 都 有力 地 配合 了 国语 运动 的 推展。

5.2 大陆方面

50年代 以来,改革 了 公文 中 的 文言滥调,规范了 半文半白 的 新闻体,受到 了 读者 的 欢迎。各 大 出版社 相继 出版 的“古文 今译”丛书,帮助 了 群众 阅读 古代 文献,弘扬 了 民族 文化,“这实际 是 白话文 运动 的 延续”(周 有光:1999)。

同时 也 出版 了 大量 现代 汉语 方面 的 教科书,如《现代 汉语》(黄 伯荣,廖 序东 主编)、《现代汉语 教程》(吴 启主 主编)等。

5.3 比较

“言 文 一 致”这 一 方面,台湾省 注重 于“文法”教学,大陆 对 词汇、语法 都 进行 了 规范。

6 反思

通过 比较 分析,中国 大陆 的 普通话 教学 举措 与 光复 后 台湾 的 国语 运动 推展 方法 基本上是 相似 的。毕竟,当年 临危受命,奔赴 台湾 开展 国语 运动 的 那 批 人 都是 来自 大陆 的 著名 语言学 学家,两岸 的 学术 精神 和 学术 实践方法 都是 一脉相承 的。但是,两岸 的 民族 语言 教学 成绩 却 相差悬殊。大陆 的 普通话 教学 仍然 是 一 条 漫长 而 艰巨 的 道路,除了 开始时间 晚于 台湾省 之 外,经济、地理、人口 都是 制约 大陆 迅速 推广 普通话 的 因素。

进入 90 年代 以来 台湾 语言 政策 作出 两项 大 的 调整。一是 台湾“教育部”1993 43日 宣布 将 母语 教育 列入 中小学 正式 教育 范畴。另 一个 是 台湾“立法院”714日 通过“删除 广播 电视 法 第 二十 条 有关电台 播音 语言 以 国语 为 主 规定”,自 此 以后“国内 电台 对 播音 使用 语言,将 拥 充分 自主权”(台湾《中央日报》海外 版,1993-7-16)。另外,台湾省 近年 来 出现 的 母语 运动(由于 国语 运动 的 文化 高压 政策 对 台湾 本土 方言 与 各 族群 母语 伤害 很 大,20世纪80年代 开始 的 一些 社会 运动 中 出现 了 不 少 批判 国语 运动 的 言论)都是 对 我们 当前 推广 普通话 工作 的 一 种 警醒,我们要 清楚 的 认识 到:“推广 普通话,即 推广 民族 共同语,是 为了 消除 方言 之间 的 隔阂,而 不 是 禁止 和 消灭 方言。”(叶 蜚声、徐 通锵:1997

另外,有 统计 表明,台湾省 会 说 国语 的 人 已 占 相当 大 的 比例,但 实际 应用率 不 高,关键在于“不 是 一般 是否 会说 国语 的 问题,而是 大家 愿不愿 说 国语 的 问题”(刘真:1983)。会 说 而 不 说 成为 较 普遍 的 社会 现象。这种 现象 在 当前 的 大陆也 有,无论 是 城市 还是 乡镇,学校 还是 社会,有 人 甚至 以 使用 当地 方言 而 自豪,排斥 普通话 使用者,造成 了 普通话 似乎 是 社交 障碍这 一 假象,导致 普通话 使用者 反而 成为 弱势 群体,不得不 反 过来 学习 当地 方言,这样 完全 违反 了 推广 普通话 的 初衷。因此 我们 的 普通话语言 教学 工作 一定 要 扎 下 根,不能 趋于 形式化、孤立化、混沌化,要 时刻 关注 社会 成员 的 语言 态度。

参考 文献

[1] 蔡 明贤.战后台湾 的 语言 政策(1945-2008--从 国语 运动 到 母语 运动[D].台北:国立 中兴 大学,2009.

[2] 方 师铎.五十年 来 中国 国语 运动史[N].台湾:台北 国语 日报 出版社,1965.

[3] 傅 振伦.七十 年 所见所闻[M].上海:上海 华东师范 大学 出版社,1997.

[4] 李 荣.汉语 方言 调查 手册[M].北京:科学 出版社,1957.

[5] 刘 真.加强 国语文 教育,注重 国语文 标准[J].台北:中国 语文,1983年 第319.

[6] 魏 建功.魏 建功 文集[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1.

[7] 叶 蜚声、徐通锵.语言 学 纲要[M].北京:北京 大学 出版社,1997

[8] 张 中行.负暄 琐话[M].哈尔滨:黑龙江 人民 出版社,1986

[9] 周 有光.新 时代 的 新 语文[M].北京:三联 书店,1999.

 

(李 娟 点评:文章 立意 角度 新颖 且 较 有 可 借鉴性。题目“从光复 后 台湾 的 国语 运动 看 大陆 的 普通话 语言 教学”,应该 重 在 大陆 的 普通话 语言 教学,但 文章 大 部分 是 台湾 的 国语 运动 ,并且在 叙述 台湾 国语 运动 时 并 没有 将 大陆 普通话 教学 与 它 对比 起来。建议 加强 二者 对比,并 突出 台湾 国语 运动 对 大陆 普通话 语言教学 的 借鉴 作用 。)

(邱 婧 点评:这篇 文章 的 格式 非常 好。如果 让 作者 按照你 的 意见 进行 进一步 修改,可以 采纳 了。标题 要 修改 成 “姓名 + 标题” 的 格式。)




阅读:
录入:泽润

语网特别申明:各专栏专辑作者文责自负,对自己的作品享有完整版权,在语网的发布不影响其再版权,即作者还可另行投稿或出版。任何人均可在本站发布或转载文章,但这并不意味着本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来函联系。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佘诗诗:“门”的类词缀化

下一篇:郭瑜:小学语文要用“生词”教学取代“生字”教学
相关文章       语言学评论  《语言学评论》第3期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限500字,建议200字以内):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站内查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