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简之争 的搜索结果
 *让我们复苏对繁体字的温情与敬意     (2008-03-22)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3月13日)
 *汪惠迪:天下本无事,委员自扰之     (2008-03-21)
  《南方都市报》3月13日报道,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消息一经披露,立刻在网上引起热评热议。笔者饶有兴趣地在网上浏览一番,发现弹众赞寡。   网友向宋祖英们呛声,或调侃、或挖苦、或讽刺、或抨击,不乏情绪化的语言:  “宋祖英、黄宏等人实在没议案可提了,偏偏提了带有复古意味的繁体字教育,这不是吃饱撑的又是什么?”等等。
 *简体繁体和网语之争     (2008-03-21)
  中新网3月20日电 香港大公报20日刊登署名文佳的评论文章《简体繁体和网语之争》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字是否需要“废简复繁”成为内地文教界近来热议的话题,与此同时,网络文字极速在新生代中蔓延,令汉语规范变得更加艰难。   今年二月,同济大学教授朱大可撰文指出,“文化复苏当从汉字起步”。他认为:“汉字所包含的东方思维方式──具象、隐喻(象征)和会意(指事),是中国文化及其传承的核心。这种思维形态被熔铸在汉字里,令其成为种族灵魂的载体
 *简繁之争的十个问题     (2008-03-21)
 「盖一民族之进化,并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势力,能旁及邻族吞减,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华民族,反为中国所同化,则文字之功为伟矣。虽今日新学之士,问有创废中国文字之讲,而以作者观之,则中国文字决不当废也。」又说:「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记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唯中国文字之独有。」   ——国父孙中山    第一个问题:简体字是怎么来的?    根据通常的,“堂而皇之”的说法,五十年
 *别把课堂当箩筐,什么都往里边装     (2008-03-18)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等21位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国家从小学阶段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繁体字设置成必修课,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毋庸置疑,繁体汉字意蕴深广,内涵丰富,表现出东方思维方式的独特魅力,是一种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客观地讲,认识和掌握繁体字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发掘文化资源、研习古代
 *增设繁体字教育,铭记昨天的哭泣     (2008-03-16)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
 *有感于宋祖英繁体字提案     (2008-03-16)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
 *繁体字提案也值得尊重     (2008-03-15)
  作者:伍里川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3月13日)   在简化字天下一统的时代,听到为淡然退“市”的繁体字叫屈的声音,不难想象这背后的巨大争议。
 *学习繁体字不应从小学生开始     (2008-03-15)
龙云 “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来源:羊城晚
 *繁体字是“不规范”汉字吗?     (2008-03-15)
背景:近日,繁体字教育成为热点。郁钧剑、宋祖英等20余位文艺界政协委员递交《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郁钧剑称,自己意在让孩子们知晓繁体字而非使用。 在提案中,委员们认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也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回应: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周济明确表示,“请大家学习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法,我们国家有基本国策,就是要使用简化字,就是要推广普通话,这是
 *推行繁体字教育没有必要吗?     (2008-03-15)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这样的提案是对现行简化汉字的一种有益补充。新中国成立初期,简化汉字的出现,对于扫盲,提高国民素质,居功至伟。但当年的汉字简化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部分汉字采取了以拼音为标准的“同
 *“繁体字提案”为何被教育部否决?     (2008-03-15)
  昨日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明确表示不考虑“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3月15日《新快报》)  诚然,在当今这样一个讲究“包容”的开放时代,作为全国政协委员,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他们提出这个“繁体字提案”是“委员的权力”所在,理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同时,这个“提案”提的是有关繁体字这样一个“中国文化的传承”问题,也应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但这个“提案”为何提出不久就遭到教育部的“断然”否决?
 *别给宋祖英们扣上“复古”的帽子     (2008-03-15)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此议案成为热点,除了明星们“不务正业”外,还与繁体字有复古之嫌,增教繁体字有加重学生负担有关。于是,今天就有不少评论者热批宋祖英们一回,给她扣上复古和增负的帽子,将一个并不那么面目可憎的方案批得体无完肤,好不快哉。
 *繁体字可以“从娃娃抓起”     (2008-03-13)
  来源:千龙网 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本届两会一个极大的看点是明星受到了普遍的冷遇,然而,因为这份提案,宋祖英等明星们又热了起来。与网上沸腾的反对声不同,我倒很是支持“繁体字进校园”。
 *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不是好主意     (2008-03-13)
宋祖英、黄宏等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在小学开设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委员们表示,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于国家统一、民族兴旺都有好处。(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设置繁体字教育?开玩笑!     (2008-03-13)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宋祖英、黄宏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据3月13日南方都市报) 宋祖英等人的理由是:繁体字是中国文化的根,知晓繁体字就是知晓中国汉字的由来、知晓中国文化的由来。而汉字的简化造成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隔断
 *宋祖英等联名提议:小学应增加繁体字教育     (2008-03-13)
本报讯(记者游星宇 严艳 朱丰俊 寇金明)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
 *简体字何去何从     (2008-03-08)
  简体字用着习惯,那就用着呗。   有人主张恢复繁体字,我看还是用简体字好。   如果说繁体字有利于国家统一,那么满文与汉文是两种文字,国家也得到了统一;战国时各国都用汉字,却没有统一。国家统不统一,与汉字的繁简没有关系。如果把繁体字归结为国家落后的原因之一,那是分析问题肤浅,
 *应当澄清对简体字的误解     (2008-03-07)
  【观点争锋·热议简体字】   “两会”之际,又有人建议恢复繁体字,甚至提出了时间表。应当说,这样的主张是不符合实际的。现阶段实行简繁并存,不仅仅是现实的,在将来也应当是让它自然嬗变。   而正如有论者指出的那样,繁体字与简体字本来就是一脉相承的,让两者共存共演进,也不是坏事。中国地域辽阔,虽然用的是同一种语言文字,但存在文化差异的不仅仅在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内地许多地方的差异也很大。这样
 *何不让简体繁体汉字共存     (2008-03-07)
回顾汉字的发展历史,很早以来,就形成了不同的书写格式,有正式场合的标准,有非正式场合的随意书写,前者形成了稳定的正体字标准,而后者,不同的人不同环境所写都会有所不同,汉字的象形特点,可以让书写者写字如作画,可以注入情感,这也是汉字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重要原因。而近一个多世纪来汉字的简化运动,可以说,是伴随着白话文运动展开的,受到国外文字的拼音化风潮影响,认为汉字是落后的文字,应该逐步向拼音文字靠拢,而简化,只是其中一环而已。1956年国务院
 *吴琦幸:汉字简繁之争不妨向书同文靠拢     (2008-03-07)
  作者:吴琦幸   简繁体字之争,从1950年代开始在中国就有了争论。如果再溯其源,从1911年的五四时代就开始了汉字拉丁化运动。激进的思潮希望全盘西化,后来有的人视中国的汉字为所谓的癌症,非要改成拼音文字不行。这种争论在权力更迭之后,由于最高领导的介入和表态而被政治化,汉字要走世界共同
 *汉字书同文研究简报第30期     (2008-03-04)
编辑刊印: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2008年 2 月 7 日 出版) 书同文研究网网址:http:/
 *评论家建议50年废除简化字教育部表示不可能     (2008-03-04)
  在进入简化字时代多年之后,昨日一场关于是否要废除简化字的讨论在网络上激烈展开。缘起是由于文学评论家王干一篇名为《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的博客,不过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废除简化字是不可能的。   
 *五十年内,废除简化字如何     (2008-03-04)
  这不是一篇论文,是一篇博客。要论证废除简化字这样的大事情,不是这短文所能完成的。博客有个好处,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平台,和自己观点相同不相同的人进行交流沟通。相信会有很多人不赞成我的观点,但作为一家之言,不赞成的还是不必太愤怒,有理说理吧。   第一, 简化字存在的理论基础已经不存在。简化字的基础是什么?请看这段语录:“汉字必须改革,汉字改革要走世界文字共同的拼音方向,而在实现拼音化以前,必须简化汉字,以利目前的应用,同时积极进行拼音化
 *舍本逐末:无视汉字本身发展规律的简化运动     (2008-03-04)
对汉字进行简化,是“五四”先驱们在极力主张废除汉字而又不能做到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折衷方案。从人们发起该运动的初衷来看,它属于一种病急乱投医的行为;从施行的效果来看,它不仅没能解决汉字难识难记问题,反而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国人在此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无视汉字本身发展规律的存在。
 *别夸大了“恢复繁体字”的意义     (2008-03-04)
  作者:拇姬   恢复繁体汉字的呼声,近年不绝于耳。有时,为了强调这一呼吁的宏大叙事属性,呼吁者还要改“繁体字”为“正体字”。   中国人自古来就特别重视文字的问题———所以从来不相信文字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逐渐发明”的那一套,径自捏出了一个仓颉,当作圣人供着。也有些人想来个“圣人再世”,秦始皇统一文字,就很有这个气势。后来字体转变,由篆而隶,由隶而楷,免不了催生几个小仓
 *汉字书同文研究简报第27期     (2008-01-31)
编辑刊印: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 2008年 1 月 20 日 出版) 书同文研究网网址:http://www.yywzw.com
 *汉字书同文研究简报第26期     (2007-12-25)
编辑刊印: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2007年11月10日出版) 书同文研究网网址:http://www.yywzw.com Email:stw_z@citiz.net 馆址:上海浦东华夏东路1152弄(沙田公寓)27号202 室 邮编:201200 电话:021-
 *汉字书同文研究简报第25期     (2007-11-18)
编辑刊印: 上海汉字研究史料馆(2007年11月10日出版)书同文研究网网址:http://www.yywzw.com Email:stw_z@citiz.net馆址:上海浦东华夏东路1152弄(沙田公寓)27号202 室 邮编:201200 电话:021---50922601上海
 *“5000简体字改繁体”是误传 推行简体字不变     (2007-11-11)
  教育部有关人士表示,推行简体字的政策不会变   本报综合消息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所所长姚喜双澄清说,近日多家媒体转载的“5000简体字将改为繁体”的消息为误传。   本月3日,韩国知名媒体《朝鲜日报》发表消息《韩中日学界就“统一汉字”达成协议》称:国际汉字研讨会“首次由教育部主办,表现出中国的自信心。此前,中国因为担心可能会动摇以简体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3/4  [1] [2] [3] [4]  
新闻搜索: